若昂·卡布拉尔 多明古斯·卡尔瓦略·达·希尔瓦 雷多·伊夫 费雷拉·古拉尔 巴西现代主义运动一直与国内外的局势息息相关。1922年,圣保罗举办“现代主义文学周”...
作家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他成名之前,也就是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作品几乎无人问津。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自认写得很好。如果出...
在西方文学研究的领域,二十世纪可以说是一个理论的时代,但也是理论不断兴盛,然后又盛极而衰的时代。二十世纪初,俄国一些学者们首先把文学研究和语言学联系起来,从文学...
“白银时代”是特指一八九○———一九一七年(即沙俄帝国政权与苏维埃政权交接的间歇时期),俄罗斯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复兴运动时代。在短短的近三十年间里,它在包括哲学...
内容摘要 20世纪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在我国的接受曾出现过某种延宕,但是我国读书界一经直接阅读《日瓦戈医生》,便立即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作家以诗的语言...
摘 要:俄苏文学艺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坛艺海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并对中国社会产生...
内容提要:本文从跨文化的语境出发,对20世纪流亡文学作了初步探索。认为流亡作家经受了从越界、失重到寻根的阶段;通过失语、杂语形成自觉的语言意识,以洋泾浜混合语反...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西方人的主体性不是自然的或天赋的,而是一种被人为地建构起来的现代性话语。这种建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方...
威廉·菲力浦斯(William Phillips)的逝世象征了一个美国文学时代的结束。那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特殊时代,代表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蓬勃的左翼文学。几乎所有美...
“乐意受骗”的人:“合乎时宜”的高尔基 20年代末苏联党内斗争的天平很快就明朗化了。斯大林赢得了党内的绝对权力。1929年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至于季诺维耶夫和加...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应该从1970年代算起。而发展到1990年代,则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也标志着华裔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依据“冒现...
契诃夫的小说传入中国较早,1907 年吴寿就将他的《黑衣修士》译介给了中国读者,1916 年中华书局推出了陈家麟、陈大镫译述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风俗闲谈》上下两...
该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项的资助,作者特此鸣谢。 内容提要:西方国家对纳博科夫的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早期俄侨批评家开创了纳博科夫研究...
再版序言 印度教之有薄伽梵歌,犹伊斯兰教之有可兰经,基督教之有新、旧约圣经也。佛典浩瀚,宗乘分隶,教理行果,藏通别圆,莫不依经为主,或且以名其部。道教类同,无俟...
阿马蒂亚·森,印度人,在西方和印度早负盛名,但是中国人——首先是学术界——熟悉他,当在他荣获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进入新世纪这几年,他的著作被陆续介绍到...
近代日本文学与中国 自十九世纪中叶至今,近一百五十年间,日本和中国以各自的方式,追随欧美诸国,建设国民国家。在东亚地区,两国是竞争对手: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在近代...
十九世纪对于法国文学来说,是从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和浪漫主义(Le Romantisme)向“现代性”(La modernité)转折的历史...
“我踩住自己的喉咙” 苏联文学史的一大特色就是每一个文学家都不可能回避的自我检查。它一直被称为书刊检查和文学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实际上也是创作良知的最后一道防线。...
想起苏联文学在上世纪70年代的悲壮历程,就要提起苏联文学的管控。苏联官方当年宣称,苏联没有书刊检查制度。我们听了多是摇头微笑而已。其实,苏联真的没有一个公开的书...
摘要:以《赵氏孤儿》为灵感源泉的《中国孤儿》,借助一个全新的故事,表现了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想象,热情礼赞了中国文明的巨大魅力。而中国文化对伏尔泰之所以具有如此巨...
内容提要 文学传统问题是西方20世纪文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重要流派的文论可见,文学传统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
2013年是《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出版200周年。它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的...
7月12日,是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1904-1973)诞辰104周年纪念日。 聂鲁达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巴勃罗·聂鲁达是他的笔名。“聂鲁达”的中文译音其实并不准确,准确的译音应该是“内鲁达”;但...
听说已去世40年的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死因又起波澜,不由得想起61年前——1951年9月,他和苏联作家爱伦堡前来北京向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颁发“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接...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主要作品有:《地球上的居所》、《西班牙在我心中》、《诗歌总集》、《元...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是智利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世界读者的喜爱,曾被德国《诗歌》杂志评选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十大诗人之一。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早对聂鲁达有过这样的评论:“……我认为他是2...
1904年 七月十二日生于智利中部的农村帕拉尔(Parral)。本名 Nefatalí Ricardo Reyes Basoalto。父为铁路技师,母为小学教员。 1906年 母死。迁居到智利南部边境小镇泰穆科(Te...
在中国阅读村上春树,一定意义上,是一个阶层的标志。出版界已经陆续引进了村上的大部分作品,甚至引发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新世纪以来备受关...
题名:谁懂红楼梦 作者:李广柏 ISBN:9787806805404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8 年届七十的李广柏老先生在红学界不是大红大紫...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实施“文坛总动员”,除极个别的以外,绝大多数日本文学家积极“协力”侵华战争。他们中,有些人作为“从军作家”开往中国前线,为侵华战争摇旗...
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大举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政府强化了国内的军国主义体制,要求举国一致进行侵略中国的...
艾略特在《传统和个人天赋》中写道:“没有诗人,或从事任何艺术的艺术家,能够独自拥有完整的意义……一部新的作品出现时所发生的一切也会同时发生于这部作品之前的所有作...
一、新加坡是最适合研究本土华文文学的国家 如果将新加坡的文学评论与研究放在整个世界华文文学范围内来考察,就不难发现: 新加坡的文学评论与研究在海外华文文学中所取...
马可波罗(1254—1324)是中世纪大旅行家。他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从意大利到达中国,遍游中国各地,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初离华。他的《游记》,...
(四)地名勘同问题 马可波罗旅程遍及中亚、中国大陆、南海诸国及印度海岸诸地,所列地名甚多,由于年代更迭、地名变迁,特别是他不懂汉语,所记中国地名除少数用蒙古语或...
论文关键词:历史传说 中国文化 文化身份 论文摘要: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一直备受争议,其中一个焦点是围绕小说中的中国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反对者说她篡改传说故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始于美国的生态文学批评(Ecocriticism)是在全球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旨在探讨文学与 自然 环境的关系。美国生态文学批评...
一 一个学科的史料建设,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 个学科当前理论研究的水平和预示着今后研究 发展 的方向。作为近二十年才逐渐兴起的...
1982年,随着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引起轰动,主题曲《送别》在沉寂多年后,再次打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段深...
虽说模仿可以说是文化交流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像日本人那样钟爱文化仿制品的民族似乎并不多见。在日本,中国某一部古典名著名声大噪之后,它的名字就会成为一块牌子,...
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原是西方文学的产物,直到19世纪中叶,才从欧洲移植到阿拉伯世界。再者,随着近代阿拉伯世界政治生活的变化,城市繁荣 带来的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
一、神性的伟大与人性的辉煌 在希腊语法中,“人性”并非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运动、变化、向更完整地实现内在潜力而演进。这远非那些自以为是地高坐在奥林匹斯之颠的...
王忠祥,著名学者。1931年生于湖北武昌。195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5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进研部”攻读世界文学专业。1956年回华中师范...
最近两个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国人热议。由此,我想到了首届(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它颁给了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而不是列夫·托尔斯泰。当时...
《人文图书馆·宗教之旅》一书(郭豫斌主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1版1次)的第103页上有这么一段话,是介绍《圣经·旧约》的: “《旧约》的写作年代大约是公元...
内容提要 厨川白村是活跃于日本大正文坛的著名文艺思想家、批评家和理论家。从20世纪初开始,厨川白村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坛译介的重要对象。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
新书面对面·《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中除了收录那篇轰动一时的《被作协开除记》,还有作者的一些小说、回忆录和日记。我最感兴趣的,是有关索尔仁尼琴和萨哈罗夫的文字...
《出帆》中的插图 《出帆》,[日]竹久梦二 著,王维幸 译,新星出版社2012年 4月第一版。 川端康成在《临终的眼》一文中写道,他曾造访画家竹久梦二,“梦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