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书目文献

《昔者君老》簡4“受”字再議

收录:2006-5-5  作者:苏建洲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157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苏建洲专辑

《昔者君老》簡4「唯邦之大 (△)是敬」。對於「△」字,目前學者有如下的看法:

(一)李銳先生說:「原釋文未釋,按此字當讀為『務』,下從『几』(『鳧』所從),李天虹先生已有解説。」[1]何琳儀先生看法相近,其曰:「《考釋》不識。按,當釋『矛』,此字又見《從政》甲10、《從政》乙1。簡文『大矛』應該『大務』。《漢書8231;禮樂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爲大務』。《潛夫論》『凡南面大務,莫急於知賢。』」[2]黃德寬先生有相同的看法。[3]

(二)筆者曾以為依形應釋為「受」,讀作「務」。[4]

(三)­顏世鉉先生以為「此字當為《說文》『巢』部之『叟』字,其下云:『傾覆也,從寸臼覆之,寸、人手也,從巢省。杜林說以為貶省之貶。』段注標音為『方斂切』。此字又可見《古文四聲韻》卷三所引《古尚書》『貶』字,其形正與簡文之形相同。『叟』通『貶』,應是假借用法。『貶』可通『辯』、『變』,……簡文所說,『君卒』乃國之大變;對太子而言,此亦人道之大變。」[5]

(四)林素清先生則以為「簡文『大△』應讀與《史墻盤》『大 』同。……西周金文常見,字多從「ㄎ」從二「 」,……簡文『△』字即『甹』字上部『 』形稍為脫開之形,這是字體由篆至隸演變過程中常見現象。『甹』,即古籍常見的『屏』字。……『邦之大屏』指國君卒後輔佐嗣君(太子)之重臣,因為太子居喪時必須『亡聞亡聽,不問不命』,一切國事只能謹敬地遵從『屏攝重臣』行事。」[6]

建洲按:最近季旭昇師於「簡帛研究網」上發表〈上博二小議(三):魯邦大旱、發命不夜〉一文,[7]對筆者頗有啟發,拙見以為「△」仍應釋為「受」,但應讀作「吏」,即「唯邦之大吏是敬」。請述如下:

第(一)說的問題是上部並不從「矛」,如《郭店8231;老子丙》簡1「侮」作 (上從「矛」)[8]。雖然△右上筆劃稍有殘損,但與「矛」右旁作 是顯然不同的,仔細觀察應該是作「 」形。而且簡文已經說太子對國事「亡聞,亡聽;不聞不命」,如果下再接「唯邦之大務是敬」是不合理的。第(二)說讀為「務」,錯誤同上。第(三)說林素清先生指出「顏說於字形、文義似皆有據,但是,稱君喪為『邦之大變』,恐怕是缺乏文獻證據支持的。其次,『邦之大變』與簡文上一句『哀悲』的對應關係亦不理想,因君喪一事而特別提出『敬』字,也是難以理解的。」[9]第(四)說釋為「甹」,但楚系文字已有「甹」作 (《包山》201)[10],字形與「△」頗有差異,但是所釋義則可參。

《昔者君老》簡4“受”字再議 共有5页,您还有4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昔者君老》簡4“受”字再議》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昔者君老》簡4“受”字再議》点赞!
精彩图文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关于古典文学…
出土金元散曲图文辑考[三]
出土金元散曲…
雙紅堂文庫藏民初北京排印本唱本目錄
雙紅堂文庫藏…
《海烈妇传奇》杂考
《海烈妇传奇…
東京大學倉石文庫藏戲曲曲藝書目[二]
東京大學倉石…
《酉阳杂俎》明初刊本考——兼论其在东亚地区的版本传承关系
《酉阳杂俎》…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