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书目文献

《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二)

收录:2006-4-9  作者:苏建洲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79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苏建洲专辑

(一)

〈曹沫之陳〉簡30+52「□(立—位?)厚食,思(使)爲前行。『三行之後,苟見耑(短)兵,【30】毋怠……。』[1]其中「」字(下以「△」代替),陳劍先生讀作「審?」,[2]李銳先生讀作「什?」。[3]「△」字亦見於《郭店?語叢四》:「盡之而疑,必△鋊【15】之。鋊之而不可,必文以訛,毋令知我。……【6】」[4]徐在國先生分析「△」字為从攴「十」聲,[5]學者多表示贊同。[6]至於具體讀法,徐先生讀作「執」,陳劍先生則認為「△鋊」疑可讀為「審喻」。[7]對此二種釋讀,裘錫圭先生認為「此字究竟應該讀為何字,還可以進一步研究。」[8]如此看來,〈曹沬之陣〉「△」字的讀法似乎可以再討論。

筆者以為「△」似可讀作「協」。古「十」、「劦」二聲有相通的現象,[9]如《史記?曆書》「『協』洽」作「『汁』洽」。[10]「汁」,《說文》謂從水「十」聲。[11]《周禮?大史》:「讀禮書而協事。」鄭玄《注》:「故書協作叶,杜子春云:『叶,書亦或為協或為汁』。」[12]則本句可讀作「協毋怠」,《說文》曰:「協,眾之同和也。」則簡文是說「同心協力,不要怠慢輕忽。」《尚書?湯誓》:「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13]其中「率」是語助詞,[14]則所謂「『怠』弗『協』」正說明「協」、「怠」二者可用於反義詞。簡文「三行」,陳劍先生認為是「『三行』謂(前行、前軍)向敵軍三次前進,『行』當為動詞。」[15]又說這些「前行者即上文之『廝徒傷亡』」,可從。而「短兵」在此應指「拿短兵器的士兵」,《商君書?境內》:「五百主,短兵五十人」,朱師轍說:「五百主,五百人之長,有持短兵之士五十人。……短兵,兵之持刀劍者也。」[16]則簡文意思大約是:前行軍向敵軍三次前進,(已深入敵國腹地),這時碰到拿短兵器的士兵,眼看就要發生近身肉搏戰,大家要齊心協力,不要怠慢輕忽。不能再發生之前「廝徒傷亡」的事情了。

--------------------------------------------------------------------------------

[1] 以上編連依照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5.2.1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李銳〈《曹劌之陣》釋文新編〉,孔子2000網,2005.2.22,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23,亦有相同意見。

[2] 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5.2.1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1.htm。

《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二)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二)》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二)》点赞!
精彩图文
论创造意识与晋唐五代山水画
论创造意识与…
以文活史 以史实文
以文活史 以…
中国民族乐器:箜篌,又名坎侯(中国古老的弹拔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
钱基博与《现代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与《现…
情史故事源流考述
情史故事源流…
夕照
夕照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