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者,更接近于历史环境中一个真实的施蛰存。
二、遗憾
我与施先生的交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十余年的交往中,他曾托我办三件事,我却都没有帮上忙,遗憾至今。
第一件事。他热心向我推荐赵清阁先生的一本怀念友人集,希望我能帮忙找一家出版社出版。
在一封信中他先写道:“赵清阁近日在编她的第二本散文集,你为她介绍一个出版社,行吗?”(1994年8月20日)一个星期后,他又写来一信,讲得更加具体,还把赵先生编好的篇目随信寄来。他在信中说:“赵清阁杂文已于一九八九年由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印行,有三十万字,印了五千册,最近将库存底货拿出来加价出售,也卖得差不多孔清阁是邓大姐的老友,现在的生活待遇,多半是邓大姐照顾的。她这一本及现在编的第二本也以回忆六十年女作家朋友的文章为多,她给我一个草目,今附奉,可参考。你考虑后,如有可能采用,可先给她去信,我已为你介绍了。她的地址是……”(1994年8月28日)
不像当下,民国往事和文化老人的作品比较热门,各出版社竞相出版,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版界普遍不景气,散文集因赔钱更是很少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曾为华侨出版社策划一套“金蔷薇随笔文丛”,出版二十种后,无疾而终,这样,施蛰存听托之事也就不了了之。既没有完成他的托付,也失去了与赵清阁先生进一步交往、听她讲述诸多往事的机会,令我一直耿耿于怀。
第二件事,施先生在同一年还希望我帮忙联系出版《现代作家书简》第二集,甚至还提出要与我合作编选第三集。一九九四年,施先生写来一信:
李辉仁兄:
亡友孔令俊编过一本《现代作家书简》,一九三七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一九八○年代,广州花城重排再版,一九八六年,上海书店又用生活书店原版影印了一版。此书甚得海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者重视,以为有不少史料。
令俊还留下许多未用信件,大多是当时还不便发表的。现在由他的女儿孔海珠增加材杆,至一九四九年止,编成二集。现在我处,代她审定。
此书正在寻求出版社。本来花城要出,后来说不想出了。上海各出版社积稿甚多,已吃不进。
你问问北京各出版社,有人肯接受否?我又想和你合作,编第三集,从一九五○到一九七八,你在北京找稿,我在上海找稿,我想有两百到三百封信就可以成书,并非难事。此事你有兴趣不?你考虑一下,如有兴趣干,我们再谈具体编法。
杂文集已在编,至少还得二个星期。近来事多,精力不足,快不出来。
问好。
施蛰存
五月二十八日
同样因为出版社难觅,孔海珠先生编的书我未能帮上忙。这样一来,合作编选第三集《现代作家书简》一事,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我失去了在他的直接指导下搜集作家书简的机会。我常想,如果“大象人物书简文丛”能早几年启动,那该多好?有他的参与,一定会有精彩的选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