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藏书中,有黄宗英最早出版的两本作品集,一是诗文集《和平列车向前行》(封面见下图),一是电影剧本《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作品稚嫩而肤浅,但却是她的大胆尝试,留下了最初转行的足迹。
《和平列车向前行》1951年2月由上海的平明出版社出版,我买到的为1951年3月的再版本,一月之内即再版,可见黄宗英的第一本结集作品当时即颇受欢迎。该书是平明出版社推出的“新时代文丛”的第一辑。该书收录长诗一首及游记数篇,为黄宗英参加中国代表团前往华沙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归来后所写见闻与感受。书中有“前记”一则:
我这次很荣幸能随着中国和平代表团远走苏联波兰两个国家,我有责任把我所看到的传达给大家。我刚在学习写作,这些作品都是非常幼稚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正好让我在做一个演员之外还能用我的笔,多多少少的为人民做些事情。
黄宗英 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平明出版社系巴金当年离开文化生活出版社后另行创办的一个出版社,他的两位年轻朋友潘际坰与黄裳负责编辑“新时代文丛”。
“黄裳”是容鼎昌先生的笔名,用久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了。在认识黄裳先生之前,听说过关于这个笔名来历的一个说法。说是40年代在上海,年轻的容鼎昌很欣赏当时走红的女明星、素有“甜姐儿”之称的黄宗英,堪称黄的“追星族”,于是,便取“黄的衣裳”之义,选择了这样一个笔名。听来有点浪漫,是否属实,好长时间里我从未想到过在他或者黄宗英面前求证,哪怕后来与他们非常熟悉。
青春年少时的趣闻,长留在朋友笑谈中。黄裳本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钱锺书曾为他写过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可见他的这段“追星记”在当时文化圈是广为人知的。关于“黄裳”这个笔名,黄裳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同窗好友、黄宗英的哥哥黄宗江有所解释:“我下海卖艺,他初赠我艺名曰黄裳,我以其过于辉煌,未敢加身于登台之际,他便自己用笔名登场。”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可见,“黄裳”本是容鼎昌为黄宗江起的艺名,最终却成了他自己的笔名。
潘际坰几年前已去世,黄裳和黄宗英均健在,我请他们二人分别在《和平列车向前行》上题词。
黄宗英写道(见上图):
好友李辉从旧书摊上购得我的处女作文集《和平列车向前行》,嘱我题签,我看了实在脸红,也不胜感慨。欣欣然书此以为纪念。
黄宗英八十二岁时二○○六年六月
黄裳写道:
“文丛”前编辑黄裳敬观。丙戌五月
对我而言,在半个多世纪后,能请作者与编辑之一共同题跋于此书,也算难得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