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古代文学[专题]楚辞研究

楚辞服饰考(二)

收录:2011-12-17  作者:周秉高  来源:光明日报2008-12-02  点击:63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周秉高专辑、或者楚辞研究专题

二、“裯”之辨析

《九辩》云:“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一)“裯”字本义辨析

在古今注家著述中,“裯”字一般有两个义项:一为“短衣”,《说文》曰:“袛裯,短衣也。”二为“襌被”,《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句下,郑玄注曰:“裯,襌被也。”然而对 郑玄此注,唐人孔颖达就已开始质疑,其“疏”曰:“郑既以衾为被,不宜复云襌被也。”于是提出当释为“帐”,等等,不一而足,更离本义远矣。“裯”字正确的解释,当为“短衣”。短衣有多种多样,有的作为内衣,有的可作外套。如《湘夫人》“遗余褋兮醴浦”中之“褋”,短衣,即襜襦,当为内衣、“亵衣”,《左传》宣公九年所载夏姬之“衵服”是也,不能穿着入朝,否则就要治罪,如前文所引《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载:武安侯恬“坐衣襜襦入宫,不敬,免。”而“裯”则不然,从《九辩》措辞看,楚王是穿着此服上朝并接见臣下,且《九辩》作者对君王“被荷裯”上朝并无贬意,修饰语为“晏晏,盛貌”,好看之意,顶多说他“然潢洋而不可带”而已。由此可知,此处“裯”虽亦为短衣,但显然是外套,故王逸云:“裯,袛裯也,若襜襦矣。”

(二)“裯”为楚人常穿之衣,所谓“楚服”是也

王逸将“裯”释为“若襜襦”是正确的,但其又云:“言人以荷叶为衣,貌虽香好,然浩浩荡荡而不可带,又易败。以喻怀王自以为有贤明之德,犹以荷叶为衣,必坏败也。”这个解释是错误的,纯属望文生义,因为此处“荷裯”与《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之“荷衣”一样,并非“以荷叶为衣”,而是指印染或绘绣有荷花一类图案的短衣。这类短衣是楚人常穿之服。《战国策秦策五》载:“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这种“楚服”是什么样子的呢?《汉书·叔孙通传》载:“通降汉王,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这两则史料有力地证明,楚人常穿之服即短衣。又,从《九辩》所载看,“裯”即“楚服”之一。

那么,楚人为什么喜欢穿短衣呢?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总结了几条原因,我认为其中带有共性的是两条:一为“南方天气较热,好美观者虽尚宽博,求适体者,究宜窄,故日常服用”;二为楚人尚武,“用武而短服者也。”《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说汉高祖曰:“楚人剽疾,愿上无与争雄。”《汉书·淮南王传》赞曰“夫荆楚剽轻,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这类史料证明,楚人尚武,自古而然,其“被裯服”之习俗也就是必然的了。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楚辞服饰考(二)》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楚辞服饰考(二)》点赞!
精彩图文
《金瓶梅》词话本与崇祯本刊印的几个问题
《金瓶梅》词…
莫言作品在日本
莫言作品在日…
日本所藏湯顯祖戲曲版本知見錄[二]
日本所藏湯顯…
论“丑”和“副净”——兼谈南戏形态发展的一条轨迹
论“丑”和“…
化解古代小说版本研究中的“一脉情结”
化解古代小说…
叶君远选注:《明清十大家诗选十种·吴伟业诗选》
叶君远选注:…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