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东观阁本是程甲本的早期翻刻本之一。东观阁书坊最初所刊行的《红楼梦》木刻本,是未加评点的白文本,时间大约在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嘉庆十六年(1811),东观阁评点本问世,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付梓刊印批语的《红楼梦》评点本。此后,又有东观阁书坊的几次重镌和近二十家书坊的大量翻刻。东观阁本的批语对姚燮 ① 、张新之、黄小田等许多《红楼梦》评点者,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说,东观阁本在《红楼梦》的传播史、评点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但目前关于这个版本的研究文章,还微乎其微 ② 。
笔者查找《红楼梦》东观阁本的版本资料时,在韩锡铎、王清原两位先生编纂的《小说书坊录》上,看到在“东观阁”书坊名下刊印的第一个版本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活字印《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 ③ 。这则资料,令人疑惑——东观阁难道和“萃文书屋”同时,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用活字印行了《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吗?经查对,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的书目卡上写着:
(绣像)红楼梦 一二○回
曹 霑(清)撰; 高鹗(清)等增订
一七九一(乾隆五六年,辛亥) 东观阁 木活字本
三二册 (四函)
此书的扉页题“东观阁原本”的字样。而这个“东观阁原本”的书名,目前未见有关《红楼梦》版本的专著提及过。所以,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版本。
一 “东观阁原本”的特征
“东观阁原本”的扉页题“东观阁原本 绣像红楼梦 本宅梓行”,此页右下角有“适之”的印(见书影1)。这一页为手写体,与东观阁木刻本(白文)的扉页不同。东观阁白文本扉页题“新镌全部 绣像红楼梦 东观阁梓行”。显然,“原本”、“本宅”等字样,都不如“东观阁梓行”显得正规。
这部书目录之前缺页较多,程伟元和高鹗的前言都是手写抄配的。目录尚存第一回至第一百回(刻印),第一百回以后,目录缺损,也是用毛笔抄补的。最后一页第一百二十回目录(刻印)尚存。目录的版式、字体与现藏国家图书馆的程甲本基本相同。此书的正文是活字排印的,每页十行,每行二十四字。
将此“东观阁原本” (以下简称“原本”) 与东观阁白文刻本 (以下简称“刻本”) 的目录加以对照,出现一些异文。因为手写抄补的内容中,有简化字出现,如:一百八回回目“ 欢 ”写作“欢”,一百九回回目“ 还 ”写作“还”等。这里存在现代人抄补的可能性,所以,在讨论目录的异文时,不妨把手写的部分排除在外。图表1所列是“原本”(印刷体)和“刻本”目录中出现的部分异文:
图表1 “原本”与“刻本”回目异文对照表
在上述几例中,第二十七回、第六十六回、第九十四回,一粟《红楼梦书录》介绍东观阁刊本时,谈到它和程甲本的异文,与此表所列这三回中的异文是相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原本”中程伟元、高鹗的印刷体序言都已缺失,现在所能看到的是手写抄补的。但是,经过勘对,笔者发现“原本”所补的程、高序言,与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白文本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并非文字的书写习惯所致,而是字、词、句的内容有所不同。而这些异文,却与东观阁系列评点本上的程、高序言有相同之处。可见,“东观阁原本”所抄补的程、高序言,所依据的底本与东观阁评点本的序言一致,如图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