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解:
[①] 曾为泰中潮剧团编导的庄美隆认为,“泰化潮剧应坚持中国古典故事,并采用戏服、潮乐,但应根据泰语音韵创作新曲。泰化潮剧将发展成为‘中为泰用’的新型歌舞戏剧,以丰富泰国舞台的艺术”。【见[泰]洪林:《潮州文化融入泰国社会初探》,载《泰中学刊》2004年,泰中学会十周年纪念刊。】泰中潮剧团先后在《包公铡侄》、《忠烈杨家将》等传统剧目中,尝试运用泰语的音韵谱写曲调、唱念台词,被当地观众称为“泰语潮剧”。【见陈骅:《潮剧潮乐在海外》,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2000年7月版,第88页。】
[②] 酬神潮剧指的是流动的尖脚戏班在泰国华族传统神庆节日的潮剧演出,如九皇斋的食斋戏、年尾的谢神戏、神佛寿诞戏、年头的祝福戏等以及与宗教仪式有关的民俗性潮剧演出。
[③] 本文所指泰国佬族为民族,华族为族群。1980年代以前,泰国华侨华人尚属于泰国的一个汉语言民族,之后,第三、四代华侨华人与泰族人在血缘、民俗、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日益密切。现在,除了耀华力、石龙军路一带聚集着华人,其余的基本都与泰人混居,通婚现象普遍,也都使用多种语言,文化心理混杂。迄今为止,学术界乃至泰国社会逐渐将泰国华侨华人视为华族。西方文献中所讲“民族”(Nation)通常表示政治实体,“族群”(Ethnic groups)表示文化实体,也就是说,泰国华人基本上视泰国为祖国,中国为祖籍国,他们只在文化层面上认同中国。另一方面,尽管泰国的政治权力仅属于少数皇族和官僚,但相对于佬族等土著民族来说,华族在泰国的政治诉求始终受到压制。
[④]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一个分化了的社会是各个相对自主的“游戏”领域即场域的聚合。场域是关于资本的数量与结构时间演进的函数,对应着现实的各种社会关系。
[⑤] 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处于具体状态之中的,即采取了我们称之为文化、教育、修养的形式,它预先假定了一种具体化、实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为包含了劳动力的变化和同化,所以极费时间,而且必须由投资者亲历亲为。(见《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选自《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包亚明主编,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