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古代文学

《杨白花歌辞》本事及其文学与文化意蕴

收录:2012-6-15  作者:孙少华  来源:www.ilf.cn  点击:349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孙少华专辑

《杨白花歌辞》本事,即《梁书》、《南史》等记载的胡太后私幸杨华故事,以及胡太后思念杨华令宫女歌《杨白花歌辞》,与《赵飞燕外传》记载的赵飞燕私通宫奴赤凤以及赵后令宫女歌《赤凤来曲》,情节极为相似,它们应该具有共同的“母题”,尤其与《搜神记》、《西京杂记》记载的贾佩兰说“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故事主题大体一致。“踏歌”故事,具有典型的“母题”[1]特征,体现了“母题层垒”的趋势。反映在文学上,这会产生不同的文学体式,进而对文学审美与社会风俗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 《杨白花歌辞》本事考

《梁书》、《南史》、《三国典略》等书,记载北魏胡太后有《杨白花歌辞》,称其为思念情郎杨华所作,然有目无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完整的《杨白花》(“阳春二三月”)歌辞内容,题解以为即与胡太后、杨华事情有关。长期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较少,过去除冯沅君先生有专文论述以外,这方面论述就多见于各家文学史的零星记载[2]

《杨白花歌辞》最早见于《梁书》与《南史》。《梁书》记载:

神念少善骑射,既老不衰,尝于高祖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驰马往来,冠绝群伍。时复有杨华者,能作惊军骑,并一时妙捷,高祖深叹赏之。……杨华,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华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辞甚悽惋焉。华后累征伐,有战功,历官太仆卿,太子左卫率,封益阳县侯。太清中,侯景乱,华欲立志节,妻子为贼所擒,遂降之,卒于贼。[3]

《南史》记载:

时复有杨华者,能作惊军骑,亦一时妙捷,帝深赏之。华本名白花,武都仇池人。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瑰伟,魏胡太后逼幸之。华惧祸,及大眼死,拥部曲,载父尸,改名华,来降。胡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悽断。华后位太子左卫率,卒于侯景军中。[4]

二书交代的很清楚,《杨白花歌辞》乃胡太后“追思”杨华而作。杨华,本名杨白花,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奔梁后改名杨华。《梁书》称杨华:“太清中,侯景乱,华欲立志节,妻子为贼所擒,遂降之,卒于贼。”又记:“又遣仪同来亮率兵攻宣城,宣城内史杨华诱亮斩之;景复遣其将李贤明讨华,华以郡降。”[5]

《南史》与《梁书》对记载杨华投梁的原因是相同的(“惧祸”),但二书对杨华投梁还有一个细节差异:

《梁书》:“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

《南史》:“华惧祸,及大眼死,拥部曲,载父尸,改名华,来降。”

但史书对“载父尸”者的记载,有所差异。杨大眼死后,其尸被载奔梁,《魏书·杨大眼传》记载颇详:

初,大眼徙营州,潘在洛阳,颇有失行。及为中山,大眼侧生女夫赵延宝言之于大眼,大眼怒,幽潘而杀之。后娶继室元氏。大眼之死也,甑生等问印绶所在。时元始怀孕,自指其腹谓甑生等曰:“开国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甑生深以为恨。及大眼丧将还京,出城东七里,营车而宿。夜二更,甑生等开大眼棺,延宝怪而问之,征南射杀之。元怖,走入水,征南又弯弓射之。甑生曰:“天下岂有害母之人。”乃止。遂取大眼尸,令人马上抱之,左右扶挟以叛。荆人畏甑生等骁勇,不敢苦追。奔于襄阳,遂归萧衍。[6]

《杨白花歌辞》本事及其文学与文化意蕴 共有16页,您还有15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6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杨白花歌辞》本事及其文学与文化意蕴》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杨白花歌辞》本事及其文学与文化意蕴》点赞!
精彩图文
近现代侦探小说作家程小青研究
近现代侦探小…
理想电子古籍的标准
理想电子古籍…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
中国古代公案…
曹禺的《胆剑篇》
曹禺的《胆剑…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古代叙…
古籍善本的收藏及今日市场
古籍善本的收…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