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徐渭的《南词叙录》是迄今所见唯一一部研究南戏的古代著作,它对于南戏的研究、对于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其价值不言而喻。《南词叙录》现在最通行的版本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所收本,但是比堪《南词叙录》存世的各种版本,笔者发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南词叙录》没有用其提到的清代鲁氏壶隐居抄本做底本,而是用民国年间董康《读曲丛刊》所收《南词叙录》做底本,再参以姚燮《今乐考证》引用《南词叙录》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的。但是《读曲丛刊》将抄本刻成印本的过程产生不少讹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南词叙录》都保留下来。换言之,被学界广为称引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南词叙录》并非善本。《南词叙录》的内容需要重新整理,这部经典的文献才能以更接近原貌的形式面世。
(一)《南词叙录》的版本
据傅惜华先生记载,《南词叙录》本来有明抄本存世,庋藏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之涵芬楼,1932年沪上事变,涵芬楼被炸,明抄本《南词叙录》亦毁于其中。傅先生《中国戏曲小说之浩劫》一文著录涵芬楼中被毁的善本戏曲小说,其中有:“《南词叙录》 明徐渭撰 明钞本 一册(集字六四八号)。”[1]现存《南词叙录》的版本可分为三个系统:清代抄本、民国年间董康《读曲丛刊》所收本(下称“《读曲丛刊》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所收本(下称“《论著集成》本”)。
(一) 清代抄本
《南词叙录》的清代抄本完整的有两种:一为上海图书馆藏黄丕烈士礼居藏抄本(下称“士礼居本”),一为南京图书馆藏鲁氏壶隐居抄本(下称“壶隐居本”)。姚燮《今乐考证》保留了《南词叙录》的部分内容。
士礼居本最早由骆玉明、董如龙撰《〈南词叙录〉非徐渭作》[2]一文提及,但骆文中只是提到“平江黄氏藏”,并未深究下去,原来这个“平江黄氏”就是著名藏书家黄丕烈(1763—1825)。士礼居本上的一些印章揭示了它的递藏过程,其扉页钤“韩熙制印”,隔页钤“天都山樵”,正文首页分别钤“韩绳夫印”、“ 价藩”、“平江黄氏图书”(见图1),书后钤“百耐眼福”、“古娄韩应陛载阳父子珍藏善本书籍印记”。其中韩应陛是晚清著名藏书家,松江(今上海)人,他收藏图书及古器物甚丰,大都是清代名家黄丕烈、顾广圻、汪阆源诸家散出之物。查韩应陛《读有用书斋古籍目录》记载有:“集部 南词叙录一卷 旧钞本 士礼居藏。”[3]另外,韩应陛稿本《读有用书斋藏书志》卷三载:“《南词叙录》一卷。旧抄本。明徐渭撰。卷中有不署名朱笔按记,末有一行云:‘右徐文长南词叙录十一页。’检卷中按语有述及遵王云者,但究不知为谁氏笔。收藏有‘天都山樵’白文长方印、‘平江黄氏图书’朱文方印。”[4]韩应陛的记载确认了上海图书馆藏《南词叙录》原为黄丕烈士礼居旧藏,其后传到韩应陛手中,再传到近代苏州藏书家邹百耐手中,只是“天都山樵”不知为何人,或为徽州籍人士。
关于壶隐居本,1959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最早提及,兹后周妙中先生《江南访曲录要》中有著录:“《南词叙录》,南京图书馆藏,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故物。壶隐居黑格抄本,一册,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徐渭撰。此书为专论南戏著述中最早者,于南戏源流、特色、格律及对剧作的品评,语言的注释等皆有所论述,为研究南戏之重要参考资料。此本又为现存各版本之最古者,封面署‘丙午春从墨迹抄录别本’,而徐氏原稿早已佚失,其它各本直接间接皆从此本出。有朱笔圈点及眉批,正文第一行署‘何义门评’。”[5]此书有“钱唐丁氏正修堂藏书”朱文印章,知是丁氏八千卷楼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