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新闻传播[专题]电视艺术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收录:2008-11-28  作者:胡智锋  来源:www.ilf.cn  点击:2242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胡智锋专辑、或者电视艺术专题

[摘要]:

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作者:胡智锋、周建新

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50年[1],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过成功的辉煌与喜悦.....而始终未曾间断的是她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创新。中国电视50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部不断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创新史。

笔者认为,中国电视50年在内容生产方面,可以用“品”[2]字来划分出三个发展阶段:前20年是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后30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3]为主导的阶段。从以“宣传品”主导到以“作品”、“产品”为主导,每一发展阶段上,电视节目创新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力图对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的历程作一梳理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予以思考和前瞻。

一、“宣传品”为主导阶段(1958—1978):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模仿

“建立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背景下的中国电视,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宣传工具。”[4],因此,这一阶段中国电视的内容生产,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来组织、开展宣传,承担的是“宣传教化”功能,扮演着党和政府的“喉舌”角色,突出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要求。导向正确、领导满意则是衡量节目宣传质量、效果的最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由于处在初创阶段,电视节目从技术到艺术远未成熟,更多是从邻近的广播、报纸、通讯社、新闻纪录电影和戏剧(舞台剧)、电影(故事片)那里学习、借鉴和模仿[5]。如在影像上模仿纪录电影(“新影体”);在文字风格上模仿《人民日报》(“人民体”);在播报方式上模仿人民广播(“广播体”);在报道体裁上则模仿的是新华通讯社(“新华体”)……在传媒系统当中,电视像是新闻纪录电影的缩小版,人民日报的影像版,人民广播的图象版,新华通讯社的精简版;在艺术系统中,电视则更多从戏剧(舞台剧)、电影(故事片)那里直接借鉴、吸纳内容、样态与方式,不少电视节目被观众视为“小戏剧”、“小电影”。

1、电视剧。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到《党救活了他》、《相亲记》、《新的一代》、《火种》等中国早期电视剧,其大多场景构成单一、故事情节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结构线索。如《一口菜饼子》的背景就是一块灰天幕,场景只是一个草棚子和一些简单的道具,整个剧时长只有20分钟,故事情节就是姐姐向妹妹讲述一口菜饼子的故事。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这些电视剧几乎都采取的是直播的方式,因此,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观赏处于同步状态,没有录制,没有剪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接近于舞台剧。”[6]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 共有10页,您还有9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0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点赞!
精彩图文
叶君远选注:《明清十大家诗选十种·吴伟业诗选》
叶君远选注:…
出土宋元词图文辑考[一]
出土宋元词图…
延安传统与《讲话》精神——革命机器上的齿轮
延安传统与《…
饶龙隼著:《明清十大家诗选十种·何景明诗选》
饶龙隼著:《…
艳歌小词写风流
艳歌小词写风…
封建制的聘娶婚及其仪式
封建制的聘娶…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