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新闻传播

新闻史上的《新潮》=历史上的《新潮》?

收录:2005-1-10  作者:吴麟  来源:www.ilf.cn  点击:263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吴麟专辑

丁淦林教授最近在《中国新闻史教学需要适时革新》一文中说道:“我们的立足点是,尊重历史,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我们的任务是,将历史的本来面貌,包括种种经验教训和曲折的历程,客观地全面地介绍给学生。”【50】因此,有关新闻史的著作在论述“五四运动”前后的进步学生报刊时,为了尊重历史,就不可不提《新潮》;或只是语焉不详、一笔带过。我们应该正视《新潮》的存在,在重新梳理史实的基础上,合理取舍,力避片面;并且给其以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注释】

【1】 傅斯年:《新潮之回顾与前瞻》,《新潮》第2卷,第1号

【2】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第1卷,第379页

【3】 顾颉刚:《回忆新潮社》,《五四时期的社团》,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4】 李小峰:《新潮社始末》,《五四运动回忆录(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页

【5】 同【3】

【6】 同【3】

【7】 参见《傅增湘和蔡元培关于<新潮>的通信》,《五四时期的社团》,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65-66页

【8】 徐培汀著:《20世纪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史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9】 王洪祥主编:《中国现代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10】 罗家伦:《今日世界之新潮》,孟真:《社会革命—俄国式革命》,参见《新潮》第1卷,第1号

【11】 同【1】

【12】 【美】微拉.施瓦支著,李国英等译:《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1—82页

【13】 傅斯年:《新潮发刊旨趣书》,《新潮》第1卷,第1号

【14】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15】 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新潮》第1卷,第1号

【16】 罗家伦:《驳胡先骕君的中国文学改良论》,《新潮》第1卷,第5号

【17】 参见《施存统的来信》,《新潮》第2卷,第2号

【18】 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改革》,《新潮》第1卷,第5号

【19】 傅斯年:《中国文艺界之病根》,《新潮》第1卷,第2号

【20】 俞平伯:《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新潮》第2卷,第1号

【21】 同【13】

【22】 同【17】

【23】 俞平伯:《回忆新潮》,《五四运动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

新闻史上的《新潮》=历史上的《新潮》? 共有10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页次:8/10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