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新闻传播

新闻史上的《新潮》=历史上的《新潮》?

收录:2005-1-10  作者:吴麟  来源:www.ilf.cn  点击:2628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吴麟专辑

此外,傅斯年的《社会革命——俄国式的革命》也值得一观。

1918年6月,傅斯年在《读书记》中写下了一遍评论俄国革命的文字。后来他将整理后的读书记,以《社会革命——俄国式的革命》为题目,在《新潮》一卷一号上发表。他说,近代历史的“精神”,“全在于思想自由”,自从文艺复兴以后,这种“思想自由”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宗教改革”,德国首先在这方面进行“试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获得成功。遂使世界各国在精神上脱离了宗教专制,这是德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第二阶段是“政治革命”,法国对此进行了“试验”,经过八十年的动荡,终于获得了“成果”,世界上不少国家根据它的试验结果重建政府,因而出现了真正的近代国家。这两种改革,都是人类文明史上应有的发展阶段。在这两种改革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阶段是“社会革命”。推翻“今日之社会”,建立理想上的社会,就是所谓“社会革命”,而俄国所进行的革命正是第三阶段之社会革命的试验,如果经过一番试验,能够得到一个“美满结果”,那么“人类进化,更进一层矣。”他对俄国的革命寄予厚望且评价很高:“ 将来俄国于文明史上,非同等闲。德哲人尼采谓俄独有兼并一切之能力;吾则谓俄之兼并世界,将不在土地国权而在思想也。”上面的这段话,是他在1918年6月写下的,到了11月中旬,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蔓延到了德国,傅斯年更满怀激情地说:“现在看来,我这话总算一部分说对了。中欧各国,起了社会革命了!俄国式的革命,到了德意志了。从此法国式的革命——政治革命,——大半成了过往的事;俄国式的革命,——社会革命,——要到处散布了。但是不知道未来的“一八四八”还是就是在今年呢?还要等到明年呢?”【31】

虽然,由于办刊方向的问题,《新潮》自第2期起,创刊号那种浓烈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其重心日益趋向新文学的创作,但对激进的政治思潮仍有提及。“五四运动”以后,罗家伦在写给国民党元老张继的信中,认为要改造中国的社会,应效法俄国革命,从思想上进行“一番革命的洗礼”。他写到“……俄国的革命,是以思想主义征服军队来的——其实当是征服军队,并且征服一切平民。所以俄国革命愈革愈好……”【32】五四运动以后,改造社会的热浪在进步思想界迅猛高涨,“社会主义”成为最时髦的新思潮,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名目繁多。可在1919年底以前,像罗家伦这样颂扬俄国革命的言论,还很罕见。

3、《新潮》是否真正主张“极端崇外”>

新闻史上的《新潮》=历史上的《新潮》? 共有10页,您还有5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5/10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