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现代文学

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收录:2011-12-14  作者:温儒敏  来源:《文学评论》20072  点击:290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温儒敏专辑

现代性作为更能包容异质因素的观念,它的使用打破了多年来人们习见的一元论的文学史完整图景,各种差异、悖论、矛盾得以发掘呈现。但有三个“危险”又出现了:一是现代性被当作可无限推广的知识体系,其理论向度被无休止的夸大和扩展,成了“无边的现代性”,因而把现代文学的研究疆域也无限扩展了,文学研究的审美意义和创作个性等核心部分被完全稀释淡化了,这势必会丧失研究的价值前提,动摇学科的合法性。再者,这类现代性探寻的出发点与归宿都主要是意识形态批判,文学不过是这种批判的材料或通道,主要由文学现象所引发与提供的有限资源往往被敏锐而又无限地过度阐释,这样的研究难免方枘圆凿。其三,现代性研究中被反复引证的某些基本概念,如民族国家想象、被压抑的现代性,等等,在不断重复的论述中成为新的简单化的模式,同样可能简化了历史,会束缚对复杂丰富的文学史现象的想象力。

“现代性”理论介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个领域,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巨大存在,这种可以用以更加宏观地考察文学现象的角度或方式,在文学史的外部因素的研究方面大有作为,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大家也总是有所不满,担心现代性理论的泛化会造成又一种学术教条主义与“八股”之风。最值得提醒的就是理论、研究对象以及语境这三者如何完整融合、形成同恰关系的问题(24),以及阐释的限度与文学研究特殊性平衡的问题。无论如何,不能把“现代性”作为先验的固定的概念去套解现当代文学,也不宜以“现代性”简单地整合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丰富性。

以上谈的都是目前现代文学研究中存在比较突出,而又关系学科发展的问题。现代文学面对学科边界极大扩张以及理论方法的泛化,存在自我解构的危险,有必要做做“瘦身运动”。肯定也有学界同仁对我以上质疑不以为然。但我想大家还是有共同点,那就是承认现代文学研究的确存在困扰,这里也主要是从学科困扰这一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希望能够引发更深入的探讨。

注释:

*笔者就本论题曾先后发表过《思想史能否取替文学史?》(2001年10月31日《中华读书报》),《人文学者的承担意识》(2002年10月23日《中华读书报》),《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文艺研究》2004年3期)等文。拙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大出版社2005年版)中也有专章讨论。

①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现代义学研究领域的问题,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同属一个学科,所以文中有时会笼统使用“现当代文学”这个概念。

②1983年笔者当过北人中文系的班主任,一个班50个学生中就有9个高考的省市“状元”。那时中文系可以吸引到最优秀的生源。如今这种“风光”不再,近年中文系以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只有50%左右。

③参见《人文学者的承担意识》。

>

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共有1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