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每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都是在自己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以前时代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呈现自己时代理论思维的光辉。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在远古时代就流传着美丽的神话、优美的歌谣、生动的传说等口头文学创作。《诗经》是由口头文学向书写文学转变的第一部诗集,以它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光辉起点,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星座,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创作高峰,名家、杰作难以胜数,不同流派迭起,题材、体裁多样,艺术风格各呈异彩。与其极为丰富多彩的内容相适应,古典文学研究一直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遗产。
积古人两千多年的覃虑精思,对古典文学的解释学、考据学以及对作家、作品、风格和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论概括、都有许多重要的成绩,文献的整理和编辑也有显著成果。但它们是封建社会的精神产品,带着封建文化和当时社会思潮的烙印,而且受当时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其研究成果还有待检验辨析,并且留下许多尚待解决或加以深化的研究课题。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现代的古典文学研究,是对古代研究遗产的继承、革新、深化和扩展。
所谓继承,是现代学者把古代的解释学、考据学的成果,作为认识古典作家和作品本身的第一手资料,加以辨析和吸取;把古人的评论和史论作为继续研究的起点,把古人经过校勘、辑佚、辨伪所编纂的各种文集、总集、汇编加以利用并作为继续整理研究的基础,对古人学风的优良部分如疑古创新、求真求实、无征不信、博证求通等予以借鉴。所谓革新,是以科学和民主思想批判封建文化,以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评价古典作家作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艺理论体系、社会学、民俗学以及界维科学的方法论,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模式。
所谓深化和扩展,是上述变革的必然结果。由于运用比古人进步的思想、方法和现代科李文化的新成果,理论思维水平提高,对古代文学现象的认识趋向提高和加深,从古人一些片断的、表层的理论认识进人较系统的、较全面的理论概括,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总括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新观念和方法论,以较为开阔的视野,进人学术研究的转型期。这次转型期大约经过20年时间而完成,实现了研究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论的质的飞跃。
1950年以后,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繁荣发展的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古典文学成为全民的精神财富。小学课本开始普及古诗、寓言、传说故事;中学文学教科书中的古典作品比重占一半,大学专业课自不待言。粗略统计,1950~1995年重印的古典名著(包括各种选本)累计总印数约50亿册以上。名著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妇孺皆知,许多古诗人人能背诵。它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和广大的读者群,促进了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据历年的《全国总书目》累计,新中国共出版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古典文学方面的著述1万种以上;据历年的《全国报刊文章辑目》累计,共发表各类论文10万篇以上。尽管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原因,在整个进程中有曲折、挫折,总的发展是前进的、兴旺的。
任何一种学术研究,能够长期持续地繁荣发展,主要动因是它本身的价值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科学家选择符合社会利益并推动社会前进的研究课题,具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我们研究古典文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批判地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现代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