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古代文学[专题]诗经研究

《商颂研究》序

收录:2011-12-17  作者:夏传才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20  点击:105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夏传才专辑、或者诗经研究专题

青年时代,我是高唱公木先生(张松如)作词的军歌走向战场的,以后又读过他的诗集和诗论,他是我敬重的老诗人。我搞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又读过他的《老子说解》、《老子校读》、《先秦寓言概论》,引用过其中的论点,他是我敬重的老学者。论资历,他比我年长十多岁,他是老学长。他最近出版《商颂研究》,来信要我作序,实在使我惶??。但恭敬不如从命,乃不揣愚陋,遵命作文。

《商颂》的时代问题,历来有商诗(殷商时代的诗)和宋诗(周代宋国的诗)两说。这是《诗经》学中争论了两千多年未能解决的一个大悬案。

在先秦古籍中只有“商颂”或“殷颂”之称,《国语·鲁语》有一句重要的记述:“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诗序》引述这句话时“校”作“得”。对这句话理解不同,究竟孔子七世祖正考父是将原来商代的颂歌到周朝太师那里去校正音律呢?还是他作了整理修订或较大的加工呢?还是他作诗献之呢?历来解释各异。

汉代今文《鲁》、《齐》、《韩》三家,认为《商颂》是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国的宗庙祭祀乐歌,“校”读如“效”,就是“献”,是正考父将自作的歌颂祖先开基建业的诗篇献上来,所以《商颂》是宋诗,而宋诗即周诗。司马迁是学习三家《诗》的,在《史记·宋世家》中进一步申明:“宋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但古文学派《毛诗》学者不相信这个说法,认为正考父只是得到殷商亡佚的12篇颂诗,作了一番整理正乐工作,到孔子删定时只剩下现存的5篇,所以《商颂》是商诗。郑玄以《毛诗》为本而兼采三家,作《笺》时,在这个问题上取今文之说。汉代两说并存,但宋诗说占上风。

汉亡后王学反郑学,王肃反对郑玄采三家说。唐孔颖达撰《正义》,也在疏解中辩驳郑玄之非。宋学虽反汉学,在这个问题上仍两说并存,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经集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诗集传》等名著,则都倾向于商诗说,商诗说占上风。

清人反宋学,复兴汉学,清古文、今文两派老问题重提,在这个问题上展开激烈的论战。以古文为主、今古文通学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专主《毛诗》的陈奂《诗毛氏传疏》,都主商诗说。康熙年间的姚际恒自称超出汉宋门户之见而“涵泳篇章,寻绎文义”,自由立论,在其《诗经通论·商颂》解题中骂宋诗说者:“妄夫以为春秋时人作,又不足置辨。虞廷赓歌,每句用韵,《商颂》多为此体,正见去古未远处。”在清前期仍是商诗说占上风。

清中期以后今文复兴,搜辑三家遗说,以魏源为代表的启蒙学派张扬三家的宋诗说,今文大师皮锡瑞继之。他们一共提出二十条论据,力证《商颂》是宋诗。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骂主商诗说的古文学者是“陋儒”,他说:“魏、皮二十证精确无伦,即令起古人于九原,当无异议,益叹陋儒墨守,使古籍沉埋为可惜也。”但是,对他们的二十条,还有人不信,如另一独立思考派大家方玉润《诗经原始》,仍然解说《商颂》的时代在前,释5篇诗为商诗。不过总起来看,在清后期宋诗说占上风。

从汉至清,在《商颂》的时代问题上,一直是两说并存的,它们的影响互有消长,各自列举种种理由反驳对方,但谁也没有彻底驳倒对方。他们的论证持之有据,又都有可疑之处,问题本身因时代久远、资料甚少、内容复杂,所以异说纷纭无定解,成为两千年悬而难决的大疑案。

《商颂研究》序 共有4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商颂研究》序》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商颂研究》序》点赞!
精彩图文
2011年中国近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小说分会年会综述
2011年中…
傈僳族文学
傈僳族文学
新兴与发展——中国新兴木刻的母亲
新兴与发展—…
娄东画派
娄东画派
昆剧折子戏叙考
昆剧折子戏叙…
《金瓶梅奇书》版本考评
《金瓶梅奇书…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