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外国文学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30年

收录:2011-12-17  作者:江怡  来源:《光明日报》2008-11-04  点击:144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江怡专辑

第二,对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开始注意从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理解、分析和评价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以及当代哲学提出的问题。如对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强调分析哲学对中国哲学的重要性等。同时,我国学者对分析哲学、后结构主义、实用主义等方面的研究也出版了有分量的专著。此外,国内大陆学者与港澳台学者合作,于1999年和2000年分别召开了两次“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专题研讨会,就如何以分析哲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它们不仅为现代外国哲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中国视角,而且为中国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哲学作用的互动,体现了中西哲学在哲学观念、研究方法、表达形式等诸方面的互补。

第三,加强了与西方哲学界的对话和交流,中国学者的声音出现在国际哲学舞台上。这主要表现在:1994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洪谦与维也纳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00名哲学家参加了会议;1992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1996年被列入美国“波士顿科学哲学丛书”,由著名的荷兰克鲁维尔学术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我国学者的12篇论文,充分表明我国学者具有国际研究水平;1998年我国学者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发表论文十余篇,内容包括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中西哲学比较等不同话题,引起与会者注目。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在各种学术会议中组织与中国哲学相关的论坛,与西方哲学家展开直接的学术对话。此外,暑期学院在90年代邀请了近50位西方哲学家来华讲学,使国内哲学家有更多机会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交流对话,同时,国内也有数十位中青年学者通过该学院到英国进行学术访问,使我们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工作者能够亲自获取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一手材料。由暑期学院组织的《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也由中英双方哲学家共同完成,于200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3、追踪前沿阶段(2000年之后)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的新变化是,特别关注当代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开展与西方哲学界直接的学术交流。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对西方哲学最新发展情况的掌握更加快捷,由此对西方哲学的追踪研究就更为重要;其二,更多在海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人员归国工作,这使得我国学者与西方哲学界的交流更为便利和常规化;其三,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利科(1999)、哈贝马斯(2001)、德里达(2001)、罗蒂(2004)等人访问中国,也为我国哲学研究走向世界搭建了一条重要的学术桥梁。>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30年 共有5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页次:3/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