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当代文学[专题]中国电影

30年电影文学创作的流变

收录:2011-12-20  作者:周斌  来源:《文艺报》2008-12-11  点击:89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周斌专辑、或者中国电影专题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大转折、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阶段。电影文学创作也适应着时代发展和电影创作与生产之需要,在变革中拓展,在起伏中前进,在实践中提高,从而为电影创作的繁荣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末的电影文学创作从复苏走向振兴,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均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最突出的是现实主义传统得以恢复,并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有了新的发展和深化。如《苦恼人的笑》《春雨潇潇》《泪痕》《苦难的心》等一批作品不仅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模式,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明显拓展;而且在题材、样式、风格等方面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向,表现出创作者对那段特殊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反思和更生动的概括。同时,由于打破了各种束缚,创作者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了,故题材领域有了较大拓展。一些原来不敢触及、或被忽略的题材,开始受到关注,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如科幻题材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公安题材的《戴手铐的“旅客”》和表现家庭喜剧矛盾的《甜蜜的事业》等,均显得别具一格。至于《小花》《巴山夜雨》《生活的颤音》等剧作,则在电影观念和艺术技巧等方面有了显著的突破和创新,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上世纪80年代前期是电影文学创作大发展的时期,电影剧作不仅数量有了明显增加,而且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但至80年代中后期,由于观众人数下降,市场压力剧增,而传统的电影体制又不能适应创作生产之需要,于是电影文学创作在经历了高潮之后开始下滑。但从总体上来看,仍在继续拓展,在努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其一,反映人民群众同“四人帮”的斗争及对十年动乱的历史进行反思的剧作,进入了新的层次,呈现出新的风貌。如《小街》《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在取材、主旨、角度和技巧上,都有较明显的新意。而《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则大胆触及了一些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敢去表现的领域,从中探索和总结出必要的历史教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其二,出现了一批现实针对性较强、能切中时弊的剧作和一批反映新时期普通民众精神面貌的作品,如《邻居》《沙鸥》《人到中年》《喜盈门》《野山》《黑炮事件》《老井》等,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表现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又在形式和技巧上作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探索。

其三,革命历史题材剧作和传记片剧作也佳作纷呈,不仅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注重于对纪实美学风格的追求。无论是《南昌起义》《西安事变》《血战台儿庄》《开国大典》等一系列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剧作,还是如《陈毅市长》《廖仲恺》《孙中山》等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剧作,都有了明显提高。

其四,文学名著改编成为该时期电影剧作的重要来源,许多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被不断搬上银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特别是《城南旧事》《人生》《良家妇女》《青春祭》《本命年》等成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作,而《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等则为第五代导演崛起于影坛奠定了基础。

其五,由于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日趋全面,电影的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故长期以来在题材、风格、样式上的单调贫乏被打破了,多样化的艺术追求越来越明显。诸如《武当》《庐山恋》《最后的疯狂》《豆蔻年华》等武打片、青春片、警匪片、儿童片剧作也有了新的收获。

30年电影文学创作的流变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30年电影文学创作的流变》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30年电影文学创作的流变》点赞!
精彩图文
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新世纪中华文…
宣州杏花村与杜牧诗文——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十
宣州杏花村与…
运动中的美术与美术中的运动——墙壁粉刷白,诗画满墙山
运动中的美术…
蒋凡 李笑野 白振奎评注《全评新注世说新语》
蒋凡 李笑野…
红楼梦西游记与其他:余国藩论学文选
红楼梦西游记…
《乌啼集》——文思兼富的散文
《乌啼集》—…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