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书目文献

《中国基本古籍库》初感受

收录:2011-12-20  作者:陈尚君  来源:《东方早报》2009-8-9  点击:1300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陈尚君专辑

《古籍库》确定的“收书标准为:1.千古流传、脍炙人口之名著;2.虽非名著,但属于各学科之基本文献;3.虽非基本文献,但有拾遗补阙意义之作”。三点其实都很模糊。“名著”而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数量很少;“各学科之基本文献”,由于古今学科分野的不同,也很难定义;至于“拾遗补阙”,则凡先人存留至今的任何文献,都具备这些价值。当然,就《古籍库》入收的一万种古籍来说,历代各类主要典籍,绝大多数都收录了,是值得肯定的。没有收录的书,就大类来说,一是汉译佛经全部未收,不知是否认为这些天竺遗文,不宜归入“中国基本古籍”,但连“西学译著”都收,不收《金刚经》、《心经》,不收玄奘的译经,总有些说不过去吧。二是辑佚丛书未收,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黄氏逸书考》以及汤球的辑佚书,全部没有收入。就某些类已收书来说,如佛教仅一百零六种,道教一百三十九种,本草仅录十六种,都远不足以反映该学科的成就。至于具有名著或基本文献意义而应该收录的书,我认为医学类著作缺收苏敬《唐修本草》、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全国地方总志缺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宋人小说缺刘斧《青琐高议》及佚名《绿窗新话》,戏曲方面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类书缺《白孔六帖》、《永乐大典》,丛鈔缺陶宗仪《说郛》,书目缺宋佚名《秘书省续编到四库缺书目》,金石缺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总集应增加《文选集注》。别集方面,陶渊明集宜增加陶澍注本;曹植集应增加丁晏《曹集铨评》;杜诗注本应增加浦起龙《读杜心解》和杨伦《杜诗镜铨》;李白集应增加杨齐贤、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颜真卿文集应增加清黄本骥编《三长物斋丛书》本《颜鲁公文集》;白居易已收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活字本《白氏文集》,还应收宋绍兴刊《白氏长庆集》,以保存中日传本的不同。此外,日、韩人所著与中国文史研究关系密切的著作,如空海《文镜秘府论》、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也宜收录。

就各书的版本来说,《古籍库》确认的标准为“1.完本而非残本;2.母本或晚出精刻精钞精校本;3.未经删削窜改之本”。就目前国内古籍版本的可利用条件来说,这是大体可行的办法。总体来说能够贯彻始终,在披检中我还见到一些以前没有特别关注的文本,这里就不列举了。细节仍有些出入。比如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原书一百零一卷,通行善本是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嘉靖本。清修四库时,所得为不全的九十卷本。《古籍库》仅录四库本,考虑欠周到。再如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以董康影印日本藏七十八卷本为最善。清修四库时,仅得六十三卷的文本。现《古籍库》在存录版本时有这两种版本的影本,但录文仍用四库本,很可惜。宋陈舜俞《庐山记》五卷,清人所见三卷本,其实是将此书前两卷分拆而成,无论四库本或《守山阁丛书》本都不全。近代以来五卷足本始出,常见有《吉石庵丛书》影印日本高山寺古写本以及《殷礼在斯堂丛书》、《大正藏》排印本,稍微有些残缺,目前所知以日本内阁文库藏宋刊本为最善。《古籍库》仅用《守山阁丛书》本,可以说是通行各本中最差的文本。

《中国基本古籍库》初感受 共有4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页次:2/4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