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书目文献

找寻中国的“文艺复兴”——评卢兴基《失落的“文艺复兴”——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

收录:2011-12-20  作者:孙少华  来源:《书品》2011年第1辑  点击:1255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孙少华专辑

梁启超曾言:“前清一代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相类甚多。”西方的“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文明的转折,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作为中国近代文明曙光的“文艺复兴”,虽然以往学者屡有提及,然鲜有论著对其确证,更不要说作抉精发微的工作了。

令人欣喜的是,卢兴基先生《失落的“文艺复兴”——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一书,适时出版了。煌煌巨著,五十余万言,自辟蚕丛,资料翔实,钩抉深细,剖断详明,从纷繁芜杂的历史帷幕中,揭开了一段曾经被埋没的文明,从而使我国自身的这段“文艺复兴”史粲然具明。这是该书最大的学术贡献。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由于历史人物、事件的纷繁错绕,完全意义上的“还原历史”,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厚重的历史帷幕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令人无法了解的学术真相,我们可能一时无法考证。这是一项交叉学科的研究。然而,这并非说明这项工作完全不能实施。《失落的“文艺复兴”》就是对这项工作的尝试。这是笔者所见比较完整的描述中国“文艺复兴”史的专著,是对古代真实历史的“还原”和对近代文明曙光的发现。

此前,梁启超先生曾提出,清代是我国“文艺复兴期”;胡适则又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比作我国的“文艺复兴”。卢兴基先生以自己独到的观察,敏锐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与考辨,确认我国自明朝嘉靖、万历至明亡以前的一个半世纪,确实存在着类似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思潮,只是由于明亡以后,在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对内实行文化高压与“重树理学”政策,加上汉族读书人在总结兴亡中对明代启蒙思潮的批判,“明代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后掀起的启蒙思潮于是就被淹没在这内外夹击中”。这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文艺复兴”之有无及其夭折的问题。卢先生在这部著作中,将中国十六至十七世纪上半叶的学术、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就,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表现进行了比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真实、完整的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长卷,揭示了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进程的同步性。就这一点而言,诚如钱中文先生在本书《序》中所言:“它体现了本书的重大现实价值与独创性。”

本书作者主要揭示了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在对16世纪以来中国各个领域的文化表现的研究时,作者发现它们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具有内在的思想共性与共同的文学主题。例如,作者将《西游记》与拉伯雷《巨人传》相比,发现它们都具有“巨人精神”;“三言”、“二拍”与西方“文艺复兴”的经典《十日谈》 、《坎特伯雷故事集》相比,发现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反禁欲主义倾向;此外,作者又认为,徐渭的戏曲具有反道学的民主精神;汤显祖《牡丹亭》与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则蕴含着唯情主义的浪漫色彩,如此等等。这种通过具体作品比较与分析得出的结论,当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最值得称道的是,卢兴基先生对16世纪中国“文艺复兴”时期文人画革命和它的昌盛,作了详尽的描述,而这曾经是近现代遭遇贬斥的一个领域,梁启超说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其最相异之一点,则美术文学不发达也”。卢著对此作了详尽的申正。

作者揭示中国古代这段“失落的文艺复兴”,一方面意在说明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西方的“文艺复兴”,另一方面,更是要揭开一段曾经被遗忘、被忽视的历史,同时说明这段不被注意的“文艺复兴”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揭示中、西“文艺复兴”尤其是文明进程的同步性。这>

找寻中国的“文艺复兴”——评卢兴基《失落的“文艺复兴”——中…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找寻中国的“文艺复兴”——评卢兴基《失落的“文艺复兴”——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找寻中国的“文艺复兴”——评卢兴基《失落的“文艺复兴”——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点赞!
精彩图文
唐诗与传奇的生成
唐诗与传奇的…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古代叙…
“池中树”还是“池边树”?——兼谈名篇的误读、篡改和“他本误,不出校记”的危险性
“池中树”还…
1978-2000年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
1978-2…
去趟民国
去趟民国
深描20世纪中国“艺术文化学”
深描20世纪…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