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目创造了表格式著录方法,这是简明著录的进一步发展,它被采用在集部宋诗集部分。这便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类名既标“宋诗”,所录自然都是宋人,不必注明时代;既是诗集,也没有必要指出其特点。本目所使用的方法是上面一层著录集子的名称,下面一层著录著者姓名,且在姓名上注明字或别号。这种方法在今天则更广泛地为书目界所采用。但创造之功,当归于徐??。
3.简明多样的注释
明代目录学家很能领会郑樵的“于疑晦处则释之”的书目著录精神,并有大量的书目实践。明代书目编制的体例重注释,较之解题之于书目更为简明。这使书目便更利检索,更具工具书性质,同时也以此增加其可资参考的价值。《红雨楼书目》的注释都非通例,多是作者认为有必要的地方附注寥寥数语以说明问题。兹依类型列举其主要的注释内容如下:
①注书之内容 如本朝世史汇类中的《致身录》一卷,下注“史仲彬记建文出亡事”;
②注版本(抄本、刻本、旧刻、新刻、手书刻) 如易类中的《陆德明音训周易白文》一卷,下注“元板”;
③注书之体例 如春秋类中的《左记》十一卷,下注“钱应奎编分国”;
④注著述主旨 如小说类中的《尊攘正书》二卷,下注“谢宫花驳西学”;
⑤注撰注者事迹 如本朝世史汇类中的《龙飞纪略》八卷,下注“嘉靖中诏安李朴著朴字华甫布衣”;
⑥注同书异名 如农圃类中的《茶事类辑》,下注“钞本又名茶薮朱子价盛仲交”;
⑦注附录 如韵类中的《千字文音韵》二卷,下注“百家姓附”;
⑧注图像 如总诗类中的《武林怡老会诗》一卷,下注“钞本有图像”;
⑨注起讫时间 如总诗类中的《皇明古虞诗集》二卷,下注“上党谢谠辑自洪武至隆庆;
⑩注作品集之种数 如传奇类中的《凌霞新剧》,下注“三十五种俱茅维著”。
至于该目所著录的书名之下的卷数、著者姓名等既是通例,已不是单纯的注释内容,故从略。从本目的著录中可知一些著述的名称、卷数、著者以及大致的内容、版本、附录等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征。对于了解著述源流、一书的流传,颇富参考价值,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书目之作为记载和检索图书的工具书的功能。勿庸讳言,其著录项目仍稍嫌简略,如果版本、册数、全阙等情况能一一著录,其可资参考的价值就会更大些。
三、互著法的使用和别裁法的创造
《宝文堂书目》首次有意识地使用互著之法,《红雨楼书目》则首次有意识地使用了别裁之法。这两部书目分别创造了互著和别裁法,而成为目录学史上的双璧。《红雨楼书目》较多地使用了互著,但因为没有明确标示出来,所以还不敢贸然说它确是有意识地采用,但可断定它采用了互著法。该目中所著录的这类书都和所分入的各类有一定的联系,即既可入此类,又可入彼类,内容互有出入,或者是两类内容之间有关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