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如何编写

收录:2011-12-17  作者:秦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8月25日  点击:982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秦弓专辑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各类现代文学史著作已经超过220种。学科初创阶段,显示出艰辛与稚嫩;70年代末至80年代,显示出思想解放带来的拨乱反正、突破创新;90年代以来,全球化语境下的视野进一步扩大,显示出学科走向成熟的稳健步履。回顾80余年的现代文学史编撰历程,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汲取,有种种遗憾应该在今后的编写中予以弥补。

文学史作为一门历史,应该生动地反映历史原生态: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创作与个人生计、文化市场、社会生活的关系怎样?譬如张恨水最初为了生计而同时赶写多部长篇小说,当其作品在大江南北走红之后,用稿费在北京买下了一个包括7个小院的大院落;而到了抗战期间,他迁徙到重庆,只能栖身于漏雨的茅屋。更不幸的是邹韬奋、萧红、王鲁彦、朱生豪等,在日寇点燃的战火中受尽病痛的折磨,最后不治而逝。现代文学的传播方式迥异于古代文学,往往先在报刊上发表,然后结集出版。那么,与现代文学关联密切的报纸、杂志、出版社主要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起到了哪些作用?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活跃的社团流派与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现代文学的读者群有怎样的规模与类别,现代文学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社会效应,譬如对国语的影响,对写作水平的影响,对社会心理与社会生活的影响,等等。诸如此类,文学史著作应该提供活生生的历史原生态,使读者通过阅读,了解现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留下鲜明的印象。

历史纷纭万象,不可能都进入叙述,这里就有一个遴选的标准问题。相当长时间里,政治甄别是文学史编述的一个基本原则。文学的发展固然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史不能不涉及政治因素,宏观如文化政策、审查制度、政治事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微观如作家的政治身份、政治态度对其文学活动的作用。但文学史毕竟是文学史,一个历史人物能否进入文学史,在文学史上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不应简单地取决于他的政治身份与政治态度,而且还应该看他的文学建树。譬如王国维对于新文学的先驱作用,不能因其保皇党的政治身份而被抹杀。戏剧活动相当活跃的张道藩,也不能因其当过国民党高官,就对其视而不见,或者只是给他勾勒一幅漫画形象。

其实,文学论争不过是文学发展中不同文学观念的矛盾冲突而已,并非所有的文学观念都有政治背景,都有明确的阶级属性。有些文学观念,不能简单武断地将其归属于哪个特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梁实秋的人性观曾被当作“买办资产阶级的论调”而大批特批,这种定性并不妥当。文学论争固然有助于不同观念、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融会,进而推动文学的发展。但文学的进步归根结底有赖于创作实践。文学发展的标志不是文学论争,而是文学作品,能否入史、臧否褒贬、评价高低的主要凭据应是创作与批评的实绩,而不是论争的立场,评价的标准应有历史的眼光(是否有益于社会进步)与宽容的态度(公平地看待不同风格)。

文学史叙述总是需要一定的框架,框架的设定应该从历史实情出发,而不是从先验的观念出发。80年代以前,现代文学史被描述为新文学史,创作量与发行量巨大的通俗小说被排除在外。这种情况近年来始得纠正,有的文学史将通俗小说与新小说、新诗、散文、话剧在章节的设定上给予相同的“国民待遇”,有的小说史还为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单独立章,更有专门的近现代通俗文学史问世。但旧体诗词仍被视为另类,绝大多数文学史著述除了述及鲁迅、郭沫若等生平思想时偶有征引之外,旧体诗词作为一种文体是不予理会的。实际上,许多现代作家都擅长旧体诗词创作,如柳亚子、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朱自清、俞平伯、老舍、张恨水、臧克家、顾仲彝、施蛰存、芦荻、聂绀弩、端木蕻良等,另外,还有一些政治家与学者也留下了不少旧体诗词,如毛泽东、董必武、陈毅、冯玉祥、张学良、苏步青等。旧体诗词的创作不仅显示出传统文学的强大生命力,而且其中透露出现代人幽深的内心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如何编写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如何编写》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如何编写》点赞!
精彩图文
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
传教士汉文小…
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考论
盛唐“齐梁体…
《姜白石詞箋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姜白石詞箋…
当代水墨新视点
当代水墨新视…
蒙古族文学
蒙古族文学
为了“来世”的艺术
为了“来世”…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