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古代文学[专题]陆游研究

陆游的生平 创作道路及文学主张

收录:2011-9-7  作者:陈继征  来源: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点击:134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陈继征专辑、或者陆游研究专题

三 陆游的生平 创作道路及文学主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陆游的生平可分五期。1153年以前是他读书学诗期。他出生于靖康之难前夕,孩提时代饱经战乱。青少年时期结识了著名抗战人物李光及著名诗人曾几,从他们身上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的感染,“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虏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贴》)1153—1170年为应试与为官初期。陆游科考成绩极好,但因压倒了秦桧的孙子秦埙,遭到秦桧嫉恨而被黜免。桧死后,陆游才出仕,通判镇江,积极参与张浚主持的北伐事宜。隆兴和议之后,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官,闲居山阴。1170—1178年为入蜀时期,这是陆游一生最光辉,也是他创作成就最繁荣的时期。他先于王炎幕下干办公事,亲临南郑前线,渡过了一段难忘的军中生活,后在范成大幕下任参议官,又摄知嘉州。陆游在范成大幕下,不拘礼法,与范以文字交,人多讥其颓放,因自号曰“放翁”。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生活,他把诗文集分别命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1178—1190年为东归后为官期。先后在福建、江西一带任过地方要员,此时他虽为政清廉,却于1181年及1189年两次遭物议而罢职。1190年以后为退居山阴期。这期间除1202—1203年一度被起用为国史编修官外,他一直在家乡过着闲适的生活。除写下大量相应的闲适之作外,仍创作出很多关心国计民生的杰作,风格也更加多样。1210年,在北伐再度失败后,含愤死去。

陆游的创作道路与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

初期学诗,主要师从曾几,从江西派入手,比较注重词采句律与写作技巧,曾作诗曰:“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

中期,即入蜀后,火热的生活使他一扫江西书卷气的羁绊,真正体会到“诗家三昧”的真谛乃在于“诗外”,即在于生活。诗歌创作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爱国主义的创作基调和雄浑苍劲、壮浪恣肆的创作风格也于此时正式形成。这就是他在《示子遹》诗中所说的:“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中,他具体而生动地形容了自己的这一发现与变化:“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毬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后期,特别是晚年归隐后,诗风变得更平淡质朴,清新自然,但中期形成的本色仍然保存。

陆游的文学主张也恰恰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的。

首先是继承发展江西诗派。陆游在晚年虽对江西派的态度有所改变,但始终赞赏江西诗派注重严肃的写作态度,力求经锤炼而归于平淡的写作方法。

其次,是彻底突破江西,悟彻诗在生活的创作思想,这也是他对文学理论的巨大建树。他提出了“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遹》)的主张。他认为像司马迁一类的大文豪都来自生活: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险艰外备尝,愤郁中不平。”(《感兴》)为此,他一再指出只要走出书屋,接触广泛的社会生活,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村村有画本,处处有诗材”(《舟中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的生平 创作道路及文学主张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陆游的生平 创作道路及文学主张》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陆游的生平 创作道路及文学主张》点赞!
精彩图文
日本所見《琵琶記》版本敘錄[三]
日本所見《琵…
组织·创作·观念——30年摄影艺术的发展
组织·创作…
先秦时期的音乐
先秦时期的音…
中国现代学术中的“专精”传统
中国现代学术…
《中国记者》研究——以2007年1-12期为例
《中国记者》…
陆林校点整理:《金圣叹全集》(全六册)
陆林校点整理…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