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当代文学[专题]毛泽东文艺思想

主义与大众——文艺发展观

收录:2011-8-20  作者:陈晋  来源:毛泽东与文艺传统  点击:1626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陈晋专辑、或者毛泽东文艺思想专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对救济世危、改造社会的“大本大源”的寻求,转变为对各种各样的“主义”的潜心探索。第二个变化,是随着变革意识的加强和对行动哲学的推崇,对一切新的文化现象、文学现象表示了极大的热情。这两个方面其实也是互为一体的,它们共同影响着青年毛泽东的文艺观的演变。

“主义”,大概是“五四”前后思想界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外来词汇之一。对当时的先进知识青年来说,寻找救国之道与寻找主义是差不多可以互换的表述。用毛泽东的话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①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研究包括文艺在内的意识形态各领域的各种主义,各种学说,是1918年下半年到1920年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一个极为迫切的思维中心和压倒一切的学习目标。

1919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明确提出该会的原则是“研究及传播最新学术”。“研究范围大体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美学……诸问题,会友必分认一门研究”。是年10月23日,他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问题研究会章程》,说得更明确:“在各种问题研究之先,须为各种主义之研究。下列各种主义,为特须研究之主义:(一)哲学上之主义,(二)伦理上之主义;(三)教育上之主义;(四)文学上之主义:(五)美学上之主义;……”到1921年2月,在新民学会会员的一次聚谈中,毛泽东在发言中再次主张,学会的共同行动是研究主义,“所谓研究主义是研究哲学上、文学上、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各种学术的主义,当然没有另外的主义”。值得注意的是,除原有的学术上的各种主义以外,他还加上了“政治”、“经济”上的主义。这表明他的探寻从纯理论向现实倾向转化。

从健学会、问题研究会到新民学会,作为发起者,青年毛泽东都如此热衷于“主义”的研究,并且始终没忘掉文学和美学。1921年2月在新民学会会员的聚会中,他说自己“文学虽不能创作(大体指当时流行的新文学样式——引者注),但也有兴会”。从当时的背景看,这问题与主义之争不无关系。他组织问题研究会,就是受胡适提倡的解决社会人生的切要问题的影响,并且多少透露出胡适派的实用主义的痕迹,但他并没有把问题与主义这两个方面分割开来。不过,尽管他研究主义是为了寻救解决现实人生问题的途径,而且也从事着大量的社会实践,但他当时的思路和主张,却是以学理解决问题,而不是从实行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没有获得完全统一,根本上反映出他的世界观未完全确立,理论的探求还不彻底,还缺少一个牢实的支点。就象他1920年3月14日给周士钊的信中所表白的那样:“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这样的思想状况,也使毛泽东时当时译介过来的文学、美学上的种种主义,还没有一种明确固定的选择和评价。从倡变求新的思路来看,由于西方文化不断走进青年毛泽东的视野,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使他产生了两方面的新认识。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在当时的消极影响具备了某种程度的批判意识,认为国人“思想太旧,

①1920年11月底致罗章龙信。

①道德太坏”。之所以说他只是“某种程度”的批判意识,是因为毛泽东从来没有极端地鄙夷过民族的文化传统,更没有产生过以西方文化代替中国文化的想法。在“五四”前后这个最易完全倒向西方和极端反传统的时代,他仍然相当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②而且,“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年,③要占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因此,在文化类型观和文化发展观上,青年毛泽东基本上是一个二元并行论者。另一方面,正是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考察中,他认为西方文化就是因为有文艺复兴那样的“雷电一震,阴噎皆开”的文化变革,才不断有新创造、新发展、新气象,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④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由此在与同学好友聚会时,他强烈地希望国人中出现大哲学家、大化理学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者,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境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洗涤国民之⑤旧思想,开发新思想”。甚至主张“将唐宋以后之文集诗集,焚诸一炉。”

主义与大众——文艺发展观 共有5页,您还有4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主义与大众——文艺发展观》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主义与大众——文艺发展观》点赞!
精彩图文
“中国鲁迅”与“东亚鲁迅”
“中国鲁迅”…
明代戲曲序跋匯選
明代戲曲序跋…
明代稀见小说集《狐媚丛谈》考索
明代稀见小说…
红楼梦的法律世界
红楼梦的法律…
探析顾恺之的“传神论”
探析顾恺之的…
“池中树”还是“池边树”?——兼谈名篇的误读、篡改和“他本误,不出校记”的危险性
“池中树”还…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