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文艺史料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后记

收录:2011-8-20  作者:过常宝  来源:中国古代文学史  点击:684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过常宝专辑

与一般的学术性著述不同,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归根到底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尽管通行的文学史著作已有不少,且观点、体例都不乏可取,但是随着大学教学的改革,文学史教材仍有重新编写的必要。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及其他一些大学中文学科教改的结果之一,是课时的大幅度压缩,往常四个学期的教学量被压缩到三个学期,课时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在此情势之下,通行的四卷本文学史便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而且使用起来也不大方便,所以我们便有了重编文学史的想法。适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出版新编教材的一揽子计划,于是这套中国文学史教材便得以问世。

这套文学史教材虽为新编,却非完全另起炉灶,除了个别章节是重新撰写的之外,大部分内容是在1996年北师大版《中国文学史》的基础上进行增删修订的。我们想,作为教材,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材,重在基础知识的介绍,原本就不求标新立异,只要能与现行的教学需求相适应,尤其是能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就足够了。

本书作者均为北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的教师,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编先秦文学由过常宝教授执笔,第二编秦汉文学由尚学锋教授执笔,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由李山教授执笔,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由赵仁珪教授、刘宁副教授执笔,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由张海明教授、康震副教授、马东瑶副教授执笔,第六编元代文学由郭英德教授执笔,第七编明代文学由李真瑜教授执笔,第八编清代文学由于天池教授执笔,第九编近代文学由莎日娜副教授执笔。全书框架体例由所有撰写者共同商定,张海明最后对全书作了技术处理。

限于作者水平,特别是时间仓促,再加上集体编撰,本书不尽如人意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本书的同行、同学不吝赐教,以便将来再作修改。另外,本书编撰过程中参考了部分时贤的研究成果,未及一一注明,在此谨表谢忱。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中国古代文学史》后记》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中国古代文学史》后记》点赞!
精彩图文
文学批评的语文品格——以一篇文章为例
文学批评的语…
改造国画与繁荣国画——待细把江山图画
改造国画与繁…
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石钟山散考——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八
石钟山散考—…
赫哲族文学
赫哲族文学
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
传教士汉文小…
精彩史料专题
文艺史料
名家文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