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伊朗文学历史悠久,连绵不绝;特别是在诗歌领域,显得更加光辉灿烂,绚丽多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东西诗集》的题诗里曾经热情地赞美道:
谁要真正理解诗歌,
应当去诗国里徜徉;
谁要真正理解诗人,
应当前去诗人之邦。
从这部诗集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歌德在这首诗里所说的 “诗人”,主要是指哈菲兹以及菲尔多西、内扎米和萨迪等伊朗诗人;所说的“诗国”,主要是指伊朗。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土库曼,东界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伊朗国土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四周为山脉所环绕,中间为高原地带,自古以来即为东西方重要通道之一。伊朗是多民族国家。其主要民族是波斯人(又称伊朗人),属欧罗巴人种南支,是雅利安人的一部分;使用波斯语 (又称法尔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据考证,古波斯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从中亚(一说高加索)进入伊朗,其后逐渐吸收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成分。现在波斯人约占全国人口一半左右。伊朗意为“雅利安人之地”。除波斯人外,人口较多的还有阿塞拜疆、库尔德等族。以波斯语为国语。中国人和欧洲人长期以来一直以伊朗西南的波斯(今法尔斯省)为伊朗的全称。1935年波斯正式定国名为伊朗。
与伊朗历史发展相适应,伊朗文学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古代文学(公元前550年至651年),中古文学(651年至 1905年),现代文学 (1905年以后)。
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学
据最近的考古发掘,在伊朗西部距今约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遗址。伊朗旧石器时代于公元一万年前左右结束,开始步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左右,伊朗居民学会栽培庄稼,饲养牲畜,并且能够制造光滑石器和彩陶。公元前4000年以后,逐渐学会制造铜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伊朗出现的最早国家是由埃兰人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建立的。这个国家一度颇为强盛,对外扩张,后于公元前639年为亚述人所灭亡,公元前9世纪以后,米底人建立王国,并于公元前6世纪初征服住在伊朗西南部的波斯人,公元前550年被居鲁士二世灭亡。其后,伊朗相继建立三个王朝,即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公元224)和萨珊王朝 (224—651)。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伊朗古代文化和文学产生并发展起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既重视武功,又重视文治。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包括骑马、射箭等军事训练内容,也有文学、历史、语言、天文、历法、算术、音乐、棋艺、礼仪、讲演等文化课程,此外特别注重品行教育,要求真诚、正直、勇敢、尊敬天神、忠于国王。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伊朗西部通行的是古波斯语(用楔形文字书写),东部通行的是阿维斯塔语。
远古伊朗人的宗教信仰是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其后宗教改革家琐罗亚斯德对传统的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进行改造,创立琐罗亚斯德教,提倡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编纂经典《阿维斯塔》。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后,特别是大流士一世执政后,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大力倡导琐罗亚斯德教,并且组织人力编辑、整理和抄写《阿维斯塔》。事实上,《阿维斯塔》不驻是琐罗亚斯德教的主要经典,而且也是伊朗最古老的诗文总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