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基督教的信仰得到公认是公元四世纪初,即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自那以后,基督教的艺术开始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创作。不过到公元四世纪中期,罗马分为两个帝国,出现拜占庭,也就是后来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的东罗马帝国;因此基督教艺术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在公元五世纪末,即四七六年被哥特人灭亡,以后几百年受到民族大迁移的动乱,艺术几乎没有发展;而东方拜占庭帝国,因为是较为安定的地带,所以展现出优秀的文化艺术。在拜占庭艺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首先是建筑。在古代的造型艺术中,一般是建筑居于支配地位。欧洲、日本、中国都是这样。建筑为主,雕刻绘画从属于建筑。而在拜占庭建筑中,特别有名的是查士丁尼皇帝兴建的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的雕刻在最初决不雕刻物体形象,这是出于宗教上的一种偏见。在《旧约》中的哲人摩西的“十诫”中,曾说过“尔等勿制作偶像!”,人们一直就那样遵循它,决不作圆雕雕刻,据说就是作线雕雕刻也是不得已的。
拜占庭的镶嵌画艺术然而,在拜占庭艺术中,最有特色的是镶嵌画。所谓镶嵌画,就是将红、白、紫、蓝、黄、黑色石子砸碎,压镶在灰泥表面,表现为花纹或人物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这种技术实际上起源于东方,波斯、阿拉伯从远古以来就采用,拜占庭帝国的人们和阿拉伯人接触以后,学会了这种技巧,逐渐作成更精巧的东西。因为以五彩石头为材料,而且也采用金、银块,所以它那色彩和光泽的美,特殊调和的美,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圣索菲亚教堂内部,不用说都是用这种极其华丽的镶嵌艺术装饰的。拜占庭帝国势力范围内的小亚细亚、希腊半岛各地,都盛行镶嵌艺术的装饰。最著名的大概是意大利拉文那市圣维伊达勒教堂、圣阿波列那·勒·美沃乌教堂的镶嵌了。
镶嵌艺术也传到罗马、威尼斯;后来,对中世纪欧洲的艺术,特别是对绘画给予了种种影响;也传到远隔地中海的埃及、迦太基、西班牙。以前阿拉伯人教给了拜占庭人镶嵌艺术,这回相反,其他地区却学得了拜占庭的精巧华丽的技术。他们以“要圣典还是要剑”为口号,由后来称之为神之使者的英雄莫罕默德率领,征服了北非直到西班牙,把这种艺术作为胜利的纪念移植到这些地方。
破坏偶像运动拜占庭帝国的镶嵌艺术的发展是公元六世纪、七世纪的时候。这时,不仅是镶嵌艺术,而且壁画技术、在羊皮纸上画细密画的技术也发展起来。但是,从公元七世纪末期开始,这些艺术却突然衰微下去。这是因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掀起了一种可厌的狂热的所谓破坏偶像运动。“尔等勿制作偶像!”宗教学者和僧侣们按照字面来奉行摩西这句话,雕刻中的圆雕,当然不必说了,就是线雕、绘画也遭到禁止。镶嵌艺术,只是用几何学上的线条,作成花纹,这还不要紧;而基督、受难者、动物、花,反正作出物体形象、偶像是不行的。于是,艺术不能不衰落下去。艺术的天地需要自由广阔。君士坦丁堡的艺术家们不屑于在这样的束缚下从事创作。他们各随己愿,寻求自由的天地,逃到拉文那、威尼斯、罗马等地,将镶嵌艺术移植到那里。因此,若从结果来看,破坏偶像运动也许并不能说完全不好;不过,极为可惜的是,连希腊、罗马的雕刻、绘画都惨遭破坏。特别是希腊的雕刻,即所谓“异教神像”,很多都被毁坏。当然,热爱艺术的人偷偷把这些雕刻埋在地下,保存了下来;但是,成千上万的雕像都被打成碎末后来,十八、九世纪,开始进行古代美术的发掘以后,美洛斯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像等等希腊雕刻,虽然又从地下发掘出来,被当作世界的至宝、艺术的典范,但为数甚少。若是没有这次愚蠢的破坏偶像运动,我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精美的希腊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