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在“五四”时期成为哲学门类之一的现代学科,其重要使命是把以往的哲学思维成果作为构建现代中国哲学的出发点。胡适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贯穿着对中国哲学精...
台湾学界在1980年代提出“文化中国”,意谓大陆和台湾在文化传统上存在着一致性。因此,台湾学界对于大陆近二十多年的中国哲学研究比较关注。在1949年以后相当长的...
一 大凡学人论及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都会对他只写了“半部”中国哲学史或表示惋惜或指为缺陷。确实,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在1919年问世之后,再也没有...
编者按 8月初,一封题为《“三十而立”立什么》的读者来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三十而立”这句话为什么能够一直伴随中国人走过上千年的漫漫路...
二、实学高涨与西学的相通 明清之际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了实学思潮。实学以回归经学(原始儒学)为旗帜,与理学的空疏相对立,而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它萌发于明代...
从明末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在中国流传了二百多年。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期西学的流播已作了很多研究。现在需要深入探讨的是:此时的西学究竟是中国...
于丹讲《论语》红得发紫,不禁想知道她讲了些什么?是怎么讲的?暑假中找来《于丹〈论语〉心得》翻阅。这倒不是为了好奇,而是觉得作为向大众普及儒学的标志性读物,有必要...
一 从体制上完全排斥了传统的书院制度,是当代学校不能很好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原因。从唐末到清末,书院是人们传授和研究所谓国学即传统文化的主要教育机关。诚如胡适所说:“这一千年来造就人才,研究学问,代表时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