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的开山祖师熊十力(1885—1968)与英国哲学家怀特海(1861—1847),可以说是20世纪中西方最具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形而上学家。熊十力继承了宋...
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
近年来,国学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国学研究是一个老问题。 1919年,刘师培、黄侃等人不满于五四反传统派对传统文化的激进态度,他们成立“国故月刊社”...
国学,见于周代,其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国学”一词,出于《周礼·周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与之相似的还有《周礼·周官·大司乐》...
近年来,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是复兴儒家文化热潮的到来。从“读经运动”、“儒教问题争论”、“甲申文化宣言”、大陆文化保守主义的“龙场峰会”到全国各地与儒学文化相关的活动,以至于《南方周末》等几家...
20世纪20年代,围绕整理国故、国学书目和读线装书的问题,知识界发生了几次关于国学的论争。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的国学讨论。国故之争 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论争,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与反传统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