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以其内在理路来审视,并用其自有的术语来理解,则漫长的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的突破。最早的突破大约发生在孔子的时代,当时各种哲学派别如儒家、墨家...
§前言§ 中院副院长朱敬一先生约我为他所策划的「时报科学与人文」版撰稿,谈谈中国人文研究的现状和展望。我很理解他的关怀,所以一口答应了下来。及至开始运思时,才发...
最近因为选收为友人著作所写的序文,印成专集,发现数量很大,远出最初估计之上。孟子有一句名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那么我是不是犯了“好为人作序”的毛病而不自知呢?但在我的记忆中,每一篇序好像都是在“义不容辞”的情况下完成的。我也读了不少西方...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无论在中国、日本或西方,都取得了丰富的成绩。研究的方法和取向也千门万户,人人不同。今天我只能简要地谈一谈我自己研究经验,供大家参考。 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和一般的历史研究一样,必须从某些预设或假定(assum...
余英时: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
解构运动兴起人文、社科均受冲击 如果以上的观察大致不错,那么“新批评”的文学研究恰好与同时的史学、哲学采取了同一步调;科学的示范作用在此是无可否认的。“新批评”的权威一直维持到六十年代中期,接着便是尽人皆知的“解构”...
中院副院长朱敬一先生约我为他所策划的“时报科学与人文”版撰稿,谈谈中国人文研究的现状和展望。我很理解他的关怀,所以一口答应了下来。及至开始运思时,才发现这篇文字实在不易下笔。 “人文”的范围如此广阔,我的知识又极其有...
编者按:本文系华裔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12月15日接受美国国会图书馆“克卢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时的演说全文。该奖项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翻译自余先生亲自删定的受奖演说全文,尹德瀚译。本报经台北《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