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气”概念,含义极广,几乎举凡世间一切事物都不出“气”概念之范围。这也难怪,因为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了以“气”为世界万物之本原或元素的思想,“气”被设想...
谈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其前提是承认在中国古代有“哲学”(的思想),这个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相似点”,或者说中西哲学有它们的普遍性,但中国哲学又有其不同于西方哲学的...
《国学》版当前开展的争鸣,主要反映了对国学价值评估的分歧。“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因此,关于国学的价值评估实际上都是以一定的文化观为前提的。我所赞成的文...
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中国哲学的特点、如何弄清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关于中国哲学的特殊性,梁启超曾说:“西洋哲学由宇宙...
钱穆先生论两宋学术云:“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革新政令,其事至荆公而止;创通经义,其业至晦庵而遂。而书院讲学,则其风至明末之东林而始竭。”(《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
一“民本”一词出自儒家经典《古文尚书·五子之歌》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如果说“古文”《尚书》不尽可信,那么“今文”《尚书》中也有明确的民本思想。如《尚书·皋陶谟》记载舜帝与皋陶、大禹讨论政务,皋陶说:“在知...
《周易大传·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这段话是借解释筮法象数的形式而发挥出关于宇宙生成的哲理。“易有...
儒家学派“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汉书·艺文志》)。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他所创立的仁学,不仅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文化之基础,而且也为现代中国文化和...
一 十几年来,在我国学界流传着一句出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话:“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据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宣言”的一部分。因这句话...
本文再次讨论郭店楚简《六德》篇的“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指出这段话的确是在讲丧服之礼,但它所表达的父丧重于君丧,与传世儒家文献强调的君丧重于亲丧,恰恰相反。“古礼最重丧服”,因为丧服之礼详尽地规定了“亲...
在我写了与张立文先生商榷的《“新气学”辨正》(以下简称《辨》文)之后,我很希望张立文先生能够作答,以纠正我文中可能有的错误或误解。最近,拜读了张立文先生的《超越与创新——答李存山先生》一文(以下简称《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