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国学精粹[名家专栏]南怀瑾专辑
文章数:141 浏览:2330 今日:1  发表文章 推荐文章 内容纠错 媒体合作
百度分享
南怀瑾专辑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知名学者南怀瑾专辑。汇集南怀瑾撰写的理论研究、人物评论、现象阐析、观点商榷、学术争鸣等国学方面文章,方便网友阅读浏览。
 ※ 五行思想的起源 (2011-7-25,350)

《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以《易经》来说,站在中国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五行和《易经...

 ※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 (2006-8-24,4902)

由文汇报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南怀瑾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演讲,于8月4日在上海美仑大酒店举行。听众200余人,多数为两岸出版界和传媒集团的老总及文化界资深人士。南先生的讲座共四个小时,分为下...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2011-7-14,1068)

宇宙是一大奥秘,人生是一大奥秘,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有?更是大奥秘中的奥秘!宇宙的生命,何以有人类?人是怎样生成?为何会死去?死去以后有无灵魂?生前心灵的功能和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力量?人的寿命和现有的肉体生命,能...

 ※ 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2011-7-14,962)

密宗,在中国佛教中,被列为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秘密教,或简称密教,其别称为喇嘛教,是从西藏语的习惯而来,因为西藏流行密教的出家僧徒,称为喇嘛,所以便以喇嘛而名教,实以人事作为教派的代名。密宗起源的传说,约有两途:...

 ※ 密宗的神秘 (2011-7-14,1487)

——近于神人之间的龙树 密宗的历史渊源,已如上文所说,有“东密”与“藏密”两种不同的传述。但都是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密宗的神秘。笃信现实资料的学者,对此“莫须有”之说,益加不信,甚至讥笑它为愚妄的迷信。虔诚信仰密教...

 ※ [图]密宗理论之依据 (2011-7-14,1783)

无论东密与藏密所标榜的历史渊源如何久远,但它的佛学和修法理论的完整体系,虽自释迦过后八九百年间无著、世亲两兄弟完成“唯识”法相学后,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详的理论,但根据“唯识”与“般若中观”的精义而确立密...


 ※ [图]人身的内密 (2011-7-14,2625)

关于密宗手印的神秘 东密的身密,注重在“手印”的结合,而前图所例举的图式,只是有关“手印”的一部分姿态而已。因为密宗“手印”的种类过于繁多,暂时从略。总之,在密宗的理论里,认为双手的十指,对外则与法界佛性(宇宙本...

 ※ 声音的奥妙 (2011-7-14,1343)

有关身密的论辩 东密与藏密最大的差别,就是对身密修持方法的不同。东密所传对身密修持的方法,大多都是配合梵文字轮的观想,布满身体内外的各部分,它仍是利用心意识趋向“专一”的定境。藏密对于身密修持的方法,除了一部分仍...

 ※ 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 (2011-7-14,847)

声音的妙密 密宗所标榜的“口密”,就是修习密宗的人口里所念诵密咒的奥秘,有时又称为“真言”,这具有信仰的作用。从尊敬修法的观念而来,认为世界的文字言语,都是虚妄不实、变动不拘的假法,只有佛菩萨等神秘的咒语,才是真...

 ※ [图]意密与佛学理论之依据 (2011-7-14,1462)

意密,是东密与藏密身、口、意“三密”之一,同时也是密宗“三密”中最主要的一环。因为身体的内密与音声的妙密,都凭借意念(意识)而发挥作用。在佛学显教的经论中,无论大小乘任何宗派的修法,都以清静其意,空了意念(意识)的...

 ※ 意识的神秘之研究 (2011-7-14,1321)

再论“意密”“意密”,这是密宗的特有名称,无论“东密”或“藏密”,都是它列为三密之一的主要因素。这个名称的内涵,究竟是指人们的意念具有无上的神秘力量呢?还是说密宗利用意识作观想的修法,具有另外秘密的道理呢?倘使...

 ※ 从世俗到出世 (2011-7-14,959)

——谈意密与观想 大体了解了唯识学上对于“意识”的认识和作用以后,进一步,便须讨论“意识”的本身,它究竟是实际存在的,或是虚幻不实的呢?它是否具有神秘的功能?它与灵魂的作用有何关系?根据现代一般学识的观念——...


 ※ 禅宗概要(四) (2011-6-7,3260)

(七)禅宗与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从魏、晋以后,随着时代的衰乱而渐至颓唐之际,却在此时,从西域源源传入佛教文化,乃使中国的学术思想,突然加入新的血轮,因此而开展南北朝到隋、唐以后,佛学的勃然兴起,而形成儒、释、...

 ※ 禅宗概要(三) (2011-6-7,1560)

(六)禅宗与理学的关系 其次,一般讲到禅宗,以及研究禅宗的资料,都在宗师们的语录,以及语录的汇书,如《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著作里,寻找或欣赏禅师们悟道机缘的公案,与机锋、转语的妙趣,认为便...

 ※ 禅宗概要(二) (2011-6-7,5226)

(四)研究禅宗的几个锁钥 六祖以后的禅宗,自盛唐之际开始,即大行于长江以南,渐变佛学传入中国后数百年来的教授法,把佛学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所传的经典妙义,归纳于秉承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教外别传法...

 ☆ 南怀瑾 (2011-6-8,919)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 诸学,并深得其精要。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

 ※ 老子·《道德经》 (2011-6-8,2808)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由老子到孙子 (2011-6-8,6120)

《老子》一书,原着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如果搜罗广...


 ※ 《老子他说》第一章 (2011-6-8,156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

 ※ 《老子他说》第二章 (2011-6-8,228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老子他说》第三章 (2011-6-8,5616)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薄视时贤 第三章是将天地自然的法...

 ※ 《老子他说》第四章 (2011-6-8,2770)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与存在不存在间 紧接上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用而勿用,勿用而用之后,便提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

 ※ 《老子他说》第五章 (2011-6-8,1609)

★题目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囗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圣人与刍狗 从《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 《老子他说》第六章 (2011-6-8,1020)

谷神不死,是谓玄北,玄北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承接上文“天地之间,其犹橐囗平!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法则,说明天地万物与人我生命的作用,常在于一动一静之间。要善加把握,善加运...


 ※ 《老子他说》第七章 (2011-6-8,798)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的不自偷生 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再到“谷神不死”、“...

 ※ 《老子他说》第八章 (2011-6-8,78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的人生艺术 为了引申发挥道家的似私而实无私的妙用,进而刻画出如何才合于“后其身...

 ※ 《老子他说》第九章 (2011-6-8,2430)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木兑)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由“上善若水”到“不争故无尤”的用世无净三昧,引而申之,说明天道自然的法则,因而引用在人生处世的哲学艺术上...

 ※ 《老子他说》第十章 (2011-6-8,1819)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的版本,一般习惯,都沿用王弼...

 ※ 《老子他说》第十一章 (2011-6-8,603)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上章“同功而异位”内圣外用的说法,便有本章申述道在有无动静之间的说明。本文多用譬喻,...

 ※ 《老子他说》第十二章 (2011-6-8,82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交。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花花世界奈聋盲 跟着前面所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应运用的原则,顺理成章地说出善于...


 ※ 《老子他说》第十三章 (2011-6-8,1115)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责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宠辱谁能不动心...

 ※ 《老子他说》第十四章 (2011-6-8,910)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惭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 《老子他说》第十五章 (2011-6-8,1916)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苦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 《老子他说》第十六章 (2011-6-8,1149)

致虚极,守静骂。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义。没身不殆。★静的妙用“致虚极,守静笃。万物...

 ※ 《老子他说》第十七章 (2011-6-8,994)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 这一章,老子另起炉灶,又提出一个名称叫做“太上”。“太上”等于《易经·系...

 ※ 《老子他说》第十八章 (2011-6-8,118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忠臣孝子的伪装 从第十七章的道的层面而相关于中国历史哲学的演变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特殊之处。老子的历史哲学与儒家的观念,乃至一般社...


 ※ 《老子他说》第十九章 (2011-6-8,1137)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今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王”“贼”并列的烂帐 由这一章的反证,更可以看出老子的精神,不是如后代所说的反对仁义、反对孝慈...

 ※ 《老子他说》第二十章 (2011-6-8,1864)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想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囗囗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

 ※ 《老子他说》第二十一章 (2011-6-8,1726)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囱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孔德”是...

 ※ 《老子他说》第二十二章 (2011-6-8,4170)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曲直分明转一圈...

 ※ 《老子他说》第二十三章 (2011-6-8,1414)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老子他说》第二十四章 (2011-6-8,1702)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 由第二十二章开始,接连到二十五章为止,反复地申明,道体自然,切莫乱...


 ※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 (2011-6-8,2754)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曰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 《老子他说》第二十六章 (2011-6-8,1892)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一肩挑尽古今愁 由上章的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和四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庄子讲记》序 言 (2011-6-8,1641)

今天,我们开始讲《庄子》。《老子》与《庄子》从中国文化整个体系来讲,占的份量非常重。熟悉这两本书的人很多,而且历代注解《庄子》的人也很多,因感受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观点。我们现在重新对《庄子》做一个研究,先把《庄子》...

 ※ 《庄子讲记》第一篇 逍遥游 (2011-6-8,9536)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非常有名。下面我们开始研究《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在中国文化里头,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最先提出来的。庄子讲的逍遥,不是西门町那个逍遥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过也许有一点取《庄子》里逍...

 ※ 《庄子讲记》第二篇 齐物论 (2011-6-8,19148)

这是研究《庄子》最头疼,问题夹杂得最多的—篇文章。《齐物论》的思想、理路给人的感觉是:“汪洋博大,堂皇迷离”,因为它中间说的内容太丰富,太丰富了!我们往往把它前后的逻辑把握不住。所以古人都批评《庄子》的文章“汪洋博...

 ※ 《庄子讲记》第三篇 养生主 (2011-6-8,6180)

《庄子》内七篇是连贯的,我个人认为,等于是一篇文章,等于《论语》二十篇是连贯的一样。内七篇所讲的程序,分七个联合体。第一篇《逍遥游》,讲人如何升华而得到解脱;第二篇《齐物论》,解脱以后才能谈齐物,才能使身心内外达到...


141 篇文章  首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
 
精彩国学专题
最新推荐文章
 ※ 南怀瑾[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