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无”概念的提出及其讨论,始于老子。由于是哲学的最简单抽象,加上司马谈说“其辞难知”,因此,“有”“无”宛如一件“皇帝的新装”,历朝历代强作解人者...
中国近代以来的主流话语,大多诱发于“欧美事物”的蔑视、打击甚至颠覆压力。无论人们承认与否,事实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认为“卑弱自持”在社会达尔文时代是一个好的道理...
然而,“转语”的出现却至为困难。尽管国内复杂的儒学研究方向有趋同走势,即在解构“当代新儒家”的同时,肯定并提升儒家实学事功派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但希望在...
法家之所以成为我们无法绕开的话题,在人们容易接受的“习惯”上讲,是因为荀子乃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老师,而法家本身又导源于儒,尽管其思想成分中还含有道、墨诸家的因素...
法家思想,在日本近世(1603—1867)曾经过体系性的导入和铺张。法家理性经由日本人之手,实现了对“新儒家”本体论的解构和重建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奠定了日本早...
与日本相比我们固然“受到了嘲弄”,但法家思想在其故国历史上却不乏深远影响。“法家起于战国中叶,……秦人用之以成统一之业。汉承秦规,得有四百年秩序的发展。盖汉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