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得咸丰皇帝赏识,放河南学政。因“试题割裂经义”,被...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本文以北宋易学家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以运经世”中所推得的“夏商周年表”与之对照,列举了邵雍以之确定各代帝王...
《周易本义》卷首列九图,其中冠以“伏羲”之名者有四图:《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并云:“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 言“其说皆出邵氏”,并不等于说“伏羲四图”皆传自邵雍。邵伯温言其父学曰...
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已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
提要 古聖人在《易經》和《易傳》中所闡述的道理,是來源於對人們生存活動的觀察和歸納,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上升到了形而上無象無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說教的目的則在...
本文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加以考证。认为,九图虽非是书所应有,然亦非门人所依附。九图乃《易学启蒙》初版旧图,完全为朱熹编纂无疑。同时又对九图源流进行辩析,一一指出其原委与演变过程。强调了朱熹对邵雍先天之...
提 要 本文取郑樵《通志》“《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之说,提出了易学之属中本有图学之种的易图学概念。依《易传·系辞》“拟诸形容,象其物宜”之说,认为以“棥薄ⅰ?-”符号构建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本身即是易图,而《易...
古聖人在《易經》和《易傳》中所闡述的道理,是來源於對人們生存活動的觀察和歸納,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上升到了形而上無象無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說教的目的則在於指導規範形而下人們的生存活動。本文把《易經》和...
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
引子:从“国学院”的成立谈起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并于近期从本科一年级学生中招收学子,六年的学制,毕业获硕士学位。对此,国人有各种看法,报纸和互联网上都发表了各方面的意见。笔者力主中庸,为着论述“中...
内容提要: 本文比较了邵雍与朱熹各自象数易学的差异,指出朱熹于《易学启蒙》一书中所引用的“邵雍”象数易学,是经过发挥演变了的,是朱熹自家的“先天之学”。明确区分各是各的“先天之学”,将有益于对两宋道学的进一步研究。...
自南宋时起,《易数钩隐图》一书的作者就有二字与二籍贯的争议。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辨。得出北宋有二刘牧、前刘牧著《易数钩隐图》、黄黎献为之续补等结论。最后指出,彭城刘牧的道学思想应当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的易图学专门研究成果阐述了宋代《河洛》、《先天图》、《太极图》和《卦变图》四大易图的流变情况,解答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指出:为了能准确地阐述宋明理学,就需要汲取宋代易图学的专门研究...
文辨析了俞琰以反对卦变释《彖传》刚柔上下与来之说,指出来知德以卦综释《彖》辞本出俞氏,而俞氏自谓其说是“自秦汉唐宋以来,诸儒议论,绝无一语及此”,是自诩过高之词,朱震《汉上易传》已发其端。分析中认为,虽谓《彖》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