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明确主张“亲亲互隐”,但它本身即包含有“亲亲互谏”之义。“亲亲互隐”有一定范围,在公共事务领域,孔子又主张“不隐于亲”。“亲亲互隐”不是不要公义是非。...
一、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 张锦枝(以下简称“张”):郭老师,您好!2002年前后,刘清平先生发表数文批评儒家血亲伦理是导致徇情枉法和任人唯亲等...
内容提要:近十多年以来,中国大陆各地自发形成了草根民间社会与民间儒学的再生运动。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自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使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核...
文化保守主义或文化守成主义并非中国的特产或土产,并非我们一国的文化现象,而是国际文化现象。伴随着现代化由西方向全世界推进,在西方和非西方出现了形式上反现代化而在...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1]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
提要:先秦儒墨两家同源,在诸多问题上又有着严重分歧并展开辩论。两家都肯定孝敬父母;墨家直接从“互利互惠”“回报”的向度讲“孝”,儒家则不然;“孝”在墨家是“兼爱...
近几年来,刘清平教授发表了一系列批评儒家伦理的文章[①],因为事关儒家伦理及其现代意义的评判,故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2002年至2004年间,我和友人与他展开...
拙文《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针对有的学者说郭简完全没有性善论的内涵和郭简主情、孟子排情等论而发[1],梳理郭简与《孟子》的联系与区别,重点阐发郭简中的儒家道德...
内容提要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
论文提要: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化的特性。当前,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编著的《中国哲学史》一书,是我重构中国哲学史的新尝试。思考并实践中国哲学史的重新建构,是十分有意义而又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以为,...
[内容提要] 本文从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角度,对五四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作了反思。作者并对他们的单线进化论的方法论、二元对立价值观,以及由此导致的价值单向度...
“五四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孔孟之道的名声似乎不太好。我们生在甲午战争以后的中国,把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落后挨打完全归咎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因此总觉得孔孟之道是落后保守的,是和现代没有现象相干性的死亡的东西。是不是这样呢?...
应哈佛大学的邀请,1998年1月至7月我曾到该校作访问学者,所见所闻使我受到很多触动与启发。之后,作为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我还考察过日本关西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
郭齐勇,男,1947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现任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国学院与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务院学...
编者按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质,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与繁荣,使东亚地...
摘要: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道之体、道之静为“恒”“恒...
按郭沫若对《管子》四篇的研究,“心术”即“心之行”,“术”与“行”同指“道路”。[1]《性自命出》讲“心术”、“心之行”,《五行》讲“德之行”,二者的共性是显然...
2002年以来,我和友人曾与有的论者就“亲亲互隐”、“爱有差等”及由此引起的儒家伦理的特殊与普遍的问题展开了争鸣[1]。这场论战涉及到如何历史地评价儒家伦理及儒...
近年来,哲学界在争论“父子互隐”与孟子论舜的问题,因为事关儒家伦理的历史考察与价值评判,故引起了很多学者关注。法学界关于“亲情容隐”的反思,早于哲学界,颇值得哲...
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三礼之学随着时代,随着礼器、礼仪、礼乐、礼典、礼俗、礼法、礼治、礼教的因革损益,不断发生变化,到现代则几成绝学,但其中有一些因素仍积淀在我们...
在历史上,儒家的社会理想与制度设计多是针对当世的弊病提出,并用来批评、指导当世的;儒家思想与专制体制是有距离的。儒家和谐社会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公平、公正、...
对话人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李宗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人:梁枢 主持人:今年2月21日,国学版刊发了一篇张立文先生的专访:《中国人从“和”而来...
对话人: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李宗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人:梁枢 主持人:百年以来,儒学的命运有一种常态性的现象:它总是被放到一个被批判、被否...
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九十高龄的老教育家任继愈先生最近在为新华出版社引进我国台湾地区的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孟子大学中庸卷》写的序言中指出:“多年来我发现了一个...
王夫之(1619—1692)如朱熹(1130—1200)一样,十分重视《四书》的创造性解读,亦通过训释《四书》发挥自己关于“心性情才”的看法。本文试图对二者的性...
我的读书总是与教学密切相关。这学期我上两门课,一是为博、硕士生开的“《礼记》会读”,一是为大一新生开的“国学通论”。“会读”课,顾名思义是围绕若干文本,师生一起...
记者:郭先生,您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最近几年国学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您个人认为是好事还是坏事? 郭:国民有义务了解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典籍。现在,国民有...
一、回顾 近20年来,我国大陆学术界对现当代新儒学的研究,成就斐然。这一研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开始的。门户打开以后,海外学者,首先是海外华裔学者,继而是境外港...
有没有什么一般“哲学”、普遍“哲学”?黑格尔自认为其哲学是普遍的、圆满自足的,是“绝对精神”的展现。今天我们有的专家不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其中有...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重《易传》,他们借助于诠释《易传》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熊十力的易学是以“乾元”为中心的本体-宇宙论;马一浮的易学是以“性理”为中心的本体-工夫论;方东美的易学是以“生生”为中心的形上...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是一位世界级的学者与思想家。他全身心地致力于儒学的创造性诠释和儒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的伟业。他不仅艰苦卓绝地在北美“传道、授业、解惑”,影响了众多的西方学者与学生,而且风尘仆仆,席不暇暖,来往于北美...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现当代新儒家思潮与人物;第二,对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之“问题意识”的反思。一、现当代新儒家思潮与人物 从大的背景来看,“五四”与“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思潮、人文...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 )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
用各种学科把传统学术分割之后,失去了很多原来的东西。我们传统的文体有几十上百种,但现在按西方划法,只剩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了,丢失得太多了。我们的学科设置不能脱离民众的需求,不要再等十年。我同意增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