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先秦诸子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它不仅是今人指称为仪礼的部分,更广泛地概括了当时宗法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1]。本文所关注的是制度背后所蕴涵的思想观念和价...
公元前6世纪,正值春秋末叶,孔子承先启后地发扬殷周以来的宗法伦理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划时代人物,同时代的老子,则在哲学理论上有着前所未有的创建,揭...
近年来,我在《哲学研究》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易传·系辞>所受老于思想的影响》、《<易传·系辞>所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彖传与老庄》等文章。去年冬天,又完成了《易传与楚学、齐学》一文(国...
一、老子其人其书论争之检讨 在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中,老子是古往今来引起争议最多的人物,、关于老子的争议,首先就集中在老子其人其书的问题上。老子究竟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老子》这部书是谁写的?它的成书年代如何...
老子的思想充满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但我们却不能简单地把这一庞大思想体系中的所有内容都看成是老子一人的发明创造。古今中外任何一种学说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前人提供的思想素材,那些伟大的学说理论尤其...
在上一章中,我们对老子思想的文化渊源进行了历史的追溯,阐明了老子的思想学说对前人的思想文化积累的继承关系。同时,“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家是站在时代前列的社会精英,他们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东西最为重要,一个是其学说的核心概念--“道”,一个是其思想的基本精神--自然主义。老子思想体系的建立,靠的是“道”这一基本概念,老子通过对“道”的逻辑结构的展开和对“道”的意蕴的阐发,建...
老子创立的学派之所以称为道家,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从“道”的高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在老子的学说中,“道”不仅具有宇宙本原的意义,而且还具有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意义,不仅是支配...
老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完整的认识论体系,就这方而而言,老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位思想家。老子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宇宙论的基础之啪勺,在宇宙论中,“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根据;在认识论中....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的“道”论和他的辩证思维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道”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很高的抽象程度,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水平;老子辩证思维的价值则主要在于它的方法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性...
上一章我们在谈到老子的思维方式时曾说,推天道以明人事是道家承继于史官而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其要点在于从自然现象中确定社会、人生的法则。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依照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因而从大的方面看,老子的学说...
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格外关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普遍特点,老子哲学也不例外。老子关于社会政治与人生的思想,就是他的人道观。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天道观(道论)的建立乃是出于人道观的需要,为其提供形而上的依据和论证,因而...
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就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发展的基本路向来说,道家与儒家同为中国文化的两大主干,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基本精神,主要也是由儒道两家决定的。没有道家的中国文化同没有儒家...
两千多年来,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深深地影响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面貌。而在中国文化的诸方面中,要数道教与老子思想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本书特设此章予以讨论。古往今来流传于中国的各种...
在中国古籍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晋束广微《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之与“武功”对举,可见其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指的是...
1986年,我参加了在山东曲阜召开的国际儒学研讨会,那是一次盛大的会议,汇集了中外许多优秀的学者,会议由德高望重的匡亚明先生主持,我与匡老就是在这次会上相识的。此后我与匡老有多次见面,匡老对我这个持不同学术意见的晚...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平盛世时,儒学思想往往抬头,因为儒家确实提供了一套适于当时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提起庄子,多少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他的家世渊源不可知,师承源流不清楚,生死年月也史无明文。在当时,没有人为他做传,也没有自述之文,因而他的身世始终是个谜。幸好,在《庄子》书内,他的学生偶尔散漫地记载着他的一些行...
在生活态度上,庄子是顺其自然的。他认为如果一心一意去计算人家,必然会导致物物相残的后果。庄子这种想法,见于一个有趣的寓言上:庄周到雕陵的粟园里玩。走近篱笆,忽然看见一只怪异的鹊从南方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直径...
有人说:“哲学家的生活是一种性的游戏,不是尘世的情欲生活。”(josjah royce:《近代哲学的精神》)诚然,庄子的生活确是充满了艺术性的游戏意味。无视于大千世界的诱惑,据记载,他也曾有过显达的机会,但却断然拒...
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
独来独往的庄子,仍然逃不掉家室之累。不过话又说回来,家室他是有的,但是否成为他的“累”,则不得而知。关于他家室的情形,我们无从知晓。书本上只记载了他妻子死的时候,惠子便责备他说:“相住一起这么久了,她为你生儿育女,...
《齐物论》的结尾,有一便是庄周的蝴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借蝴蝶的梦觉,以...
我们究竟从何而来,往何而去?这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它的神秘使人如置身黑幕之中。有生必有死,死是人生的终结,人生便是趋向这个终结的一个历程。在生命的历程中,死的因子无时无刻隐伏在人的身上,当它一旦浮现时,人的生命...
翻开《庄子》,首篇便是《逍遥游》的鲲鹏寓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我们先从...
战国初期的庄子,正值百家争鸣以及坚白异同之辩最热闹的时候。敏锐的他,把各家争辩的情形都看在眼底,他描述当时的境况是:大知广博,小知精细;大言气焰凌人,小言则言辩不休。他们睡觉的时候精神错乱,醒来的时候则形体不宁...
老子将“道”提升到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庄子更以诗人的笔法形容它可以“终古不忒”,能够“不生不死”,使得后代无数读书人一碰上它,思考就模糊起来,像遗失进一片浑沌之中。否定神造说:“道”是中国文化的特产,一如“上帝...
庄子“同一”的观念,仍是由“对待”的观念所引发的。所以在谈同一的观念以前,先介绍庄子对待的看法。庄子发现世俗世界中,无论是非、大小、贫富、穷达等等观念,都是在特定时空下的相对差别,这些相对的差别只有相对的价值。...
“疱丁解牛”是庄子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庄子借牛喻意养生,写来形声俱活。有一个厨夫替梁惠王宰牛。他举手投足之间,劈劈啪啪地直响,进刀剖解,牛的骨肉就哗啦一声分离了,牛的分裂声和刀的割切声莫不合乎音乐的节拍,厨夫...
世俗世界的人,往往以实用为权衡价值的标准。有直接而实际的效用的事物,就认为它有价值;没有直接而实际效用的,就认为它没有价值。孰不知许多东西的用处虽是间接而不显著,然而其重要性却远超过了那些有直接效用之物。庄子虽然没...
在庄子的世界中,那种自得其得,自适其适的心境,那份广大宽闲,悠然意远的气派,都是别家所无的。因而,在他的天地里,凡是一切束缚人性的规范,他都会举笔抨击。在内篇中,庄子对于仁义的弊端,有力地点了两笔:仁义的论...
在庄子眼中,当道人物都是一丘之貉,世俗人群则为浑噩之徙,除了这两种人物之外,世间还有几类特殊之士:思想犀利,行为高尚,超脱世俗,言论不满,表现得很高傲;这是山林隐士、愤世的人、孤高寂寞、怀才不遇者所喜好的。谈说...
许多学者以为庄子是否定知识的,但这只是皮相之见。庄子在《养生主》内,说了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引起了普遍的误解。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的确,“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
庄子提出“自然无为”思想是有其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已经到了“纷然淆乱”的情景,各政治人物都在嚣嚣竞逐,结果弄得“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庄子洞察这祸乱的根源事,就认为凡事若能顺其自然,不强行妄为,社会自然趋于安定。所以...
庄子实为一位自然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念乃放眼于广大的自然界,不似儒家仅局限于人事界。西方亦有很多自然哲学家,然而基本的精神和观点,则和庄子有很大的不同。希腊人往往把自然界看成无意义的物质世界;中世纪更视之为实现人...
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在那乱哄哄的时代时在,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由于他既无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 我,又不愿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