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国学精粹儒学

熊十力与怀特海本体论之比较

收录:2011-3-1  作者:王锟  来源:《人文论丛》2009年卷  点击:273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王锟专栏

现代新儒学的开山祖师熊十力(1885—1968)与英国哲学家怀特海(1861—1847),可以说是20世纪中西方最具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形而上学家。熊十力继承了宋明心性之学的传统,援佛入儒而归宗儒家《大易》,造作《新唯识论》,其形而上学的宗旨是“观象以显体”,以宇宙万物的生化流行,来体认乾坤生生不息之大体。其所阐发的“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的理论,确立了现代新儒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怀特海反对西方传统哲学心物两歧、主客对立、自然与生命隔阂的二分法,建立“思辨哲学”以整合心物、主客、自然与生命之二分,终成有机主义哲学体系。由于怀特海的有机主义强调心物合一、主客统一、自然与生命相通,而与儒家的形而上学有很大的契合;由于熊十力创造性地继承和阐发了儒家的形而上学,因此,把熊十力和怀特海的形而上学进行比较,理解其共通性,明白其差异性,以便为中西方哲学的沟通和对话寻找桥梁。

一、不谋而合的相通性

20世纪20、30年代,是熊十力哲学创造的高潮,也是怀特海哲学在中国哲学界流行的时期。1929年,怀特海形而上学的代表作《过程与实在》出版,三年之后,即1932年,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文言文本从其北大十年的讲稿中脱胎而“自印行世”。当时,怀特海和罗素的哲学在中国哲学界非常流行,《过程与实在》出版后,很快引起了中国哲学界的注意。当时,张申府、张岱年、张东荪、张君劢、谢幼伟、贺麟、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等人都曾对之研读。同样,《新唯识论》出版后在中国哲学界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学者很快发现了怀特海与熊十力哲学的相通之处。例如,张东荪写信给熊十力说怀特海哲学与《新唯识论》有相通的地方,他给张东荪的复信中提到:“谓英人怀特海之哲学与弟之《新唯识论》颇有相通之点,嘱余生撰一文以相比较。余生于怀特海既未知所得如何,其于新论至多不过粗通文句……余生目前尚未了解新论,又何从比较耶?”[①]之后,谢幼伟也指出《新唯识论》与怀特海哲学的相似之处,熊十力则回信说:“大文有云:著者‘体用不二’之说,西洋哲学亦非绝无所见,如柏烈得来《现象与实在》一书,实尝言之。如曰:‘现象无实在不可能,因如是,则谁为能现?而实在无现象将为空无,因在现象外必无物也’。是柏氏亦非外现象而求实在。即怀黑德教授《历程与实在》一书,亦明词此义云云。吾不能读西籍,向者张东荪尝谓新论意思与怀黑德氏有不谋而合处,未知果然否?[②]“又大文云:著者‘心物皆无自体,同为一个整体不同之两方面’,此其说,最近西洋哲学同见及之,如罗素、如杜威、如怀黑德,无不同声否认心物各有自体。心物二元论已成过去。”[③]

可见,熊十力对怀特海耳有所闻,也知道别人评论《新唯识论》与怀特海哲学相通的观点,但他对怀特海《过程与实在》的具体内容,因为“不能读西籍”而所知必然有限,然而他对伯格森的生命哲学研读较多。熊十力曾读过伯格森《创化论》的中译本(张东荪翻译),对伯格森哲学体会较多,而且还能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两者的不同。例如他说:“忆昔阅张译《创化论》,伯格森之直觉似与本能并为一谈。本能相当于新论所谓习气,习心趣境固不待推想,然正是妄相,不得真实,此与吾所谓本体之认识及性智云者,截然不可相蒙”。[④]事实上,怀特海的形而上学,受伯格森“生命冲动”或“创生”观念的影响,因此,通过伯格森的一些观念,熊十力可以粗略体会怀特海的某些思想。另外,他与牟宗三、谢幼伟、唐君毅等人问学十分密切,而他们几人当时非常推崇怀特海哲学,因此,熊十力通过他们了解一些怀特海的思想,也未尝不可能。

熊十力与怀特海本体论之比较 共有7页,您还有6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7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熊十力与怀特海本体论之比较》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熊十力与怀特海本体论之比较》点赞!
精彩图文
文化推介 让夜郎走出困顿偏狭(1)
文化推介 让…
人身的内密
人身的内密
“荷花仙子”确有传说
“荷花仙子”…
戏装大师谢杏生(1)
戏装大师谢杏…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简介(3)
秦汉至南北朝…
茶道解缚:中国茶另类喝法
茶道解缚:中…
名家文章专栏
国学精粹
精彩国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