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上一节您讲了韩非子势治理论中权力要领的问题,给我很大的启发,可是,有一个问题我很疑惑,那就是行使权力的原则在哪里,我们手中的权力怎能乱用呢?
主:是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弄得不好会伤了自己。历史上有无数的君王,他们以为自己手中握有绝对的权力,就骄奢淫逸起来,结果呢?权力不仅没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把好端端的江山让给了别人。
客:商纣王就是这样。
主:是啊。《诗经·大雅·荡》篇借用周文王的口气责备商纣王说:
咨女殷商, 可叹啊,你们殷商,
而秉义类, 如果王廷中有贤人,
强御多愆, 强暴的恶人就怨恨他们,
流言以对, 就散布流言陷害他们,
冠攘士内, 争权夺利的小人已经进入内部,
侯作侯祝, 他们造谣生事,诅咒怨毁,
靡届靡究! 没有极限,没有穷极!
客:这都是商纣王做的孽。
主:是的。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这个人很聪明,也很有才能。他能言善变,敏捷过人;体格魁梧,力大无比,能与猛兽搏斗。但是,他的聪明和才能不仅没有挽救商王朝的灭亡,反而加速了灭亡。这一方面是因为商王朝正在走下坡路,这个大厦将倾的局面已经不是人力能挽回了。另一方面,他的智慧和才能被用于吃喝玩乐,使他的暴君角色演的更加淋漓尽致。他上台以后,大建离宫别馆,恣意享乐。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台榭,搜集各地珍禽异兽,歌舞美女,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许多裸体男女在这里互相追逐,作长夜之欢。为了填饱无穷的欲壑,纣王大肆搜刮民财,榨干了人民血汗。对于纣王的横征暴敛,连贵族也大为不满,商朝的“大师”对微子说:“现在我们的国王以杀戮和重刑大肆搜刮民财,虽然引起了民众的仇视而仍然不知停止。他一个人干出了种种罪恶,民众受尽了疾苦而无处诉告。”(《尚书·微子》)
客:更别说他制造炮烙之刑,剖叔父比干之心了。
主:结果周王朝趁势兴起,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挥师东进,牧野之战,纣王军队纷纷倒戈,回头猛攻纣王,纣王狼狈逃离商都,来到他平日聚敛财富的鹿台,全身裹满了珍宝,跳进火堆自焚而死。这个暴君连同他多年搜刮的财富一起化为灰烬,落得可耻的下场。
客:看来权力不可乱用,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主:韩非子有这个答案。首先,他提出“因可势,求易道”的命题。
客:请解释一下。
主:韩非子说:天下有三条确实无疑的道理:一是尽管聪明,总有办不到的事;二是尽管力气大,总有举不起的东西;三是尽管强壮,总有战胜不了的对手。所以即使有很高的智慧,如果没有众人的帮助,伟大的功业还是不能建成;即使有乌获那样大的力气,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还是不能把自己举起来;即使有很强壮的身体,没有一定的拳术,还是战胜不了对手。所以形势总有不得心应手的地方,事情总有办不成的。所以乌获会觉得千斤的东西很轻,而自己的身体很重,并不是身体比千斤还重,而是因为客观形势不利于举起自己的身体啊。离朱看百步以外的毫毛针尖觉得很容易,看自己的睫毛却觉得很困难,并不是百步以外的毫毛离的近,而睫毛离的远,而是因为客观法则决定了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所以:英明的君王应该依靠可以成功的形势,寻求容易成功的法则,这样才能用力很少而功业名望可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