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很明白。鲁哀公稳居君位,虽然庸劣愚蠢,也能让天下第一号圣人孔子拜倒在他的脚下,愚可治贤,这是什么道理?
主:这个问题就涉及到韩非子的势治理论了。
客:向您请教了。
主:韩非子说:如果有了才能而没有权势,那么即使是贤能的人也不能制服无能的人。为什么呢?将一尺长的木头立在高山之上,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山涧,这并不是因为木头长,而是因为他的位置高。几万斤重的东西倚靠船就可以浮起来,几两重的东西没有船就会沉下去。,这并不是因为几万斤轻些,几量重倒反而重些,是因为借重了船的缘故。同样夏桀非常残暴,却能做天子,控制天下,不是因为他贤能,而是因为权势重;尧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不能管理三个家庭,也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因为地位卑下,他们存在有势和无势的区别,所以才这样啊。
客:短木临深涧是凭借了地位的帮助,没有才能的人能控制贤能的人是因为有权势的依托。
主:是的。有一则小故事。
相乐池管理车队
中山国有个大官叫相乐池,有一次,他奉命带一百辆车子出使赵国。道路难行, 路途辛苦,车队很容易走散。为此,他特地从门客中挑选了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做带队人。可是,车队在半路上还是走得散乱不堪。乐池于是责问这个人:“我认为你有才智,才派你做带队人,现在车队半路上就散了,这是怎么回事!”
门客见乐池这么一说,便想离开车队,同时对乐池说:“看来你还是不懂得治理的学问——有权威才能制服人,悬赏才足以鼓励人们积极努力;明罚才足以防止人们干坏事——有权力,手握赏罚大权才能把事情办好!现在我只是您手下的一个年轻的门客。由年轻人来管理年长者,由地位低下的人来治理地位尊贵的人,又没有掌握赏罚大权来制约被管理者,这就是队伍必然要散乱的原因。如果您能使我做到:对于那些干的好的人予以重赏,干的不好、不听我话的人有权惩罚甚至杀掉他们,那么我即使是大笨蛋,也一定能把这支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
客:乐池的这个门客对于管理的一番讲解可谓尖刻精警,其实他说话的实质就是韩非子讲的“立尺木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的思想。
主:是的。短木临深涧需占据有利的地势,同样管理车队(也可以说管理一切事物)也必须掌握足够的权力和威势。没有有利地势,参天大树只能与山脚同高;没有权威,再聪明的人也只能在淫威下呻吟。这是权力社会中的通则,也是领导管理科学中的基本规律。
客:看来势对领导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主:是的。有势与无势,不仅决定着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影响和作用,而且也直接与别人对他的整体看法、态度相关联。所以韩非子说:“圣人的德行象尧舜,行为象伯夷,而他的地位不被人拥戴,就功不成,名不就。因此,有势的人啊,众人就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与他结交而成全他,离他远的人用好名声赞誉他,地位高的人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支持他。这样,泰山一样的功绩就长久的屹立在国家,君主的声名象日月一样久存于天地。这就是尧南面称王而能把握住名位,舜北面称帝而能奉献功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