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国学精粹道学[专题]老子研究

与时俱和——严遵《老子指归》及其对现代和谐社会理论的启示

收录:2008-6-12  作者:张京华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3699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老子研究专题、或者张京华专栏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周秦诸子种种“与时”的句式之外,严遵提出了“与时俱益,日进无疆”(《为无为篇》)的表述。此处“进”、“益”二字同义连用,至少在语词上,与现代理论概念“与时俱进”是最相接近的。

“和”亦需守其中位。“和”在空间状态下,其“中位”称为“中和”;在时间状态下,其“中位”则称为“时和”。

《庄子·山木》有云:“一龙一蛇,与时俱化……一上一下,以和为量。”已将“时”、“和”并称。[11]严遵承庄子之后,进一步阐述了“时和”、“俱和”等思想。

关于“时和”,严遵说道:

“天地之应因于事,事应于变,变无常时。……而时和先后,非数之所能存也。”(《上德不德篇》)

“二者(阴阳)殊涂,皆由道行,在前在后,或存或亡。故言行者,治身之狱也;时和先后,大命之所属也。是以君子之立身也……和顺时适,成人之福”。(《万物之奥篇》)

“虚无以合道,恬泊以处生,时和以固国,玄教以畜民。”(《言甚易知篇》)

“人主不言,而道无为也。……常于为否之间,时和之元。”(《至柔篇》)

关于“俱和”,严遵说道:

“大音希声……无声而万物骇,无音而万物唱。天地人物,无期俱和。”(《上士闻道篇》)

严遵又曰:“和顺时得,故能长久。”(《知者不言篇》)“乘时而发,和为之恒。”(《以正治国篇》)“与时相随,与和俯仰。”(《知不知篇》)亦均以“时”、“和”并提。

一旦将“和”提升到“中道”、“中位”的本体层面,而论及“时和”、“俱和”,“与时俱和”一语可谓呼之即出了。

《老子指归·出生入死篇》曰:

“夫生之于形也,神为之蒂,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聪明为侯使,情意为乘舆,魂魄为左右,血气为卒徒。进与道推移,退与德卷舒。翱翔柔弱,栖息虚无。屈伸俯仰,与时和俱。”

严遵这段话,前言生命之来源,出于天地精气之萃集,而本于自然万物之和谐。继言生命之延续,当与宇宙自然同俯仰,共进退,与自然万物之“和谐”保持其时间上发展上的同步。用今日话语来说,即保持“动态和谐”与“持续和平”。

除“与时和俱”外,严遵还提到“与和俱行”。

《老子指归·道生一篇》曰:

“道虚之虚,故能生一。一以虚,故能生二。二以无之无,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一清一浊,与和俱行。”

“与时和俱”意即“与时俱和”,二语了无分别。[12]而“与和俱行”一语亦可以作为“与时和俱”意即“与时俱和”的旁证,同时“时和”、“俱和”诸语亦皆可以作为学理上及字句训诂上的证据。由此基本上得以判定,严遵首倡提出了“与时俱和”的思想。

五、“与时俱和”思想的现代启示

严遵关于“和”论述较多的,便是圣人王者致治的方略。如云:“是以圣人,柄和履正,治之无形”(《大成若缺篇》)、“是以明王圣主,放道效天,清静为首,和顺为常”(《用兵篇》)。这既是汉代政治社会的要求,也符合黄老“君学”的一贯主张。

与时俱和——严遵《老子指归》及其对现代和谐社会理论的启示 共有8页,您还有3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页次:5/8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名家文章专栏
国学精粹
精彩国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