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国学精粹道学[专题]庄子研究

庄子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

收录:2006-4-11  作者:张京华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3307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庄子研究专题、或者张京华专栏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与道家相比,孔孟荀是以人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承认存在,立足

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实践,务求建立一完备、自恰的秩序体系。道家之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

心、为出发点、为根据,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荀子批评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则批评儒家“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意犹批评儒

家“蔽于人而不知天”,由“天人”关系方面看,儒道二家虽都讲“天人”,但儒家实际上是侧

重于“人”的一极,庄子实际上是侧重于“天”的一极。由本体论角度看,“蔽于天而不知

人”,实为庄子对于绝对真理的一种“往而不返”的追求,庄子由此而对于“天”、对于

“物”、对于人类感性认识的极限,都有充分的论述,较之先秦儒家甚至于道家之老子,都更为

深入系统。

先秦诸子百家之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或可称之为“轴心”,或可称之为“元典”,总之

是为后来的人文发展确定了一种不变的格式。这不变格式的出现有一个背景。古语说天下大势分

久必合、合久必分,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背景是分,不是合,即是说中国文化的初始条件是分,

是开放。“开放”一语是当代人最为熟知的,但鲜有确诂。热力学中称与外界没有热力和质量交

换的系统为封闭系统,称与外界有热、功和质量交换的系统为开放系统。而先秦社会的开放性质

用最简单的概念界定,或许可以解释作无序:政治上的无序与价值观念上的无序。如刘向所说: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俟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

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是为

上下失序。开放或者无序的压力是沉重的,栖栖惶惶的绝不只是孔子一人,儒、道、墨、法诸家

莫不如此。

司马谈《六家要指》引《易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虽然诸子百家都是探求

真理,以期重建有序,但是百家所认定的道路却是不一样的。司马谈又说:“夫阴阳、儒、墨、

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这个见解是极其重要的。所谓

“务为治”,就是说他们都是希图通过政治手段,来重建秩序。所谓“异路”,是说各家的主张

有仁政与刑罚、王道与霸道等等区别。但各家都是归结于政治、落实于人文的。今观先秦儒家,

与其将孔子尊崇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不如将孔子理解为一个终生为政治理想而奋斗却最

终未获成功的政治家,庶几更切合孔子的本意。由《孔子世家》所见,孔子及其弟子实际上就是

庄子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 共有9页,您还有8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9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庄子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庄子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点赞!
精彩图文
戏装大师谢杏生(1)
戏装大师谢杏…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简介(3)
秦汉至南北朝…
茶道解缚:中国茶另类喝法
茶道解缚:中…
发生于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场大争论——中小学生该不该读经?
发生于清末及…
【瑶族药浴】一株传世药,满桶益身汤(一)
【瑶族药浴】…
宋元山水意境“有我之境”
宋元山水意境…
名家文章专栏
国学精粹
精彩国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