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国学精粹道学

老庄哲学之道相与象的研究

收录:2006-4-5  作者:宋荣培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3198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宋荣培专栏

一、序

唐君毅先生在中国哲学原论第十一、十二两章里面说,现存老子书中道之意义可以分为六种。第一义是虚理之道。第二义是所谓形而上之道体。第三义是道相(我以为此为道之存有论)。第四义是同德之道。第五义是修德之道及其他生活之道。第六义是事物及心境人格状态之道。他把这六种道之意义连贯起来解释。现在,我要特别以(一)道体与(二)道相两义之道为依据研究老庄哲学里面的存有论(ontologie)。

二、道体与道相

我首先以老子与庄子为依据,略说道体与道相之意义,并以此为根据展开道与相(即存有论)本身之研究。

甲、道体

道体是一切万物存在的根本与原理,故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又“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韩非子解老篇)。在老子与庄子里面,有许多地方提出这类句子。虽然道体是根本存有及存在原理,但其本身是不断变动的,因此它不可能被感觉、思考或言语所确定。

a、老子的道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书首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同书十四章)

以上所引用之章句皆说明老子的道体。“有物”混成而可以为天下母。“有物”即道体。“可以为天下母”表示道体为万物存在之根本及原理。但它“寂兮寥兮”,“绳绳不可名”。故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此,道体为不可知的。若“道可道”,则它变为“非常道”。道体超脱感觉(德文称为wahrnehmung视、听、搏等),故“不可致诘”。不过“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而已。

故老子的道体,虽是“有物”,但“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b、庄子的道体

庄子承接老子思想而更发展道体之意义。庄子以万物为“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庄子大宗师篇)。庄子的道体是“异物”或者“同体”。万物假依道体而与它混同为一。这句话也表示道体是一种万物之根本存有及原理。故“无道则无物”。反过来说“有物则必有道”。庄子知北游篇的“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那一段话,即在说明这一点。无论■稗屎溺,任何事物都有道。

像这样庄子的道体也是感觉、思考、或任何认识作用所无法确定的。

“又况夫体道者乎!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同书知北游篇)

道体既然是“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它就不是感觉上的东西。我们所谓的道,不过“谓之冥冥”而已。故说“所以论道,而非道也”。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同书齐物论篇)

老庄哲学之道相与象的研究 共有9页,您还有8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9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老庄哲学之道相与象的研究》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老庄哲学之道相与象的研究》点赞!
精彩图文
寻找最后的萨满
寻找最后的萨…
刘萨诃信仰解读——关于中古民间佛教信仰的一点探索
刘萨诃信仰解…
凋零的川江号子(1)
凋零的川江号…
国粹臭豆腐(2)
国粹臭豆腐(…
文化史略:中华文化与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的交流
文化史略:中…
国学何须时尚化
国学何须时尚…
名家文章专栏
国学精粹
精彩国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