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国学精粹综合

子家司马迁与史家司马迁

收录:2006-4-5  作者:张京华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1313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京华专栏

另一方面,司马迁对于老庄这二位大思想家的记述,总是力求由史实一面着手,由此而不能认可其作为哲学思想的独立价值。其中记述老子的史迹,只有孔子适周见老子一事,与今传《孔子家语·观周》所述大致相同,可能均出于儒家一系。而庄子作为一位避世的隐者,其史迹本无可寻。司马迁在庄子附传中只记述了楚威王厚币迎庄子一事,这件事在庄子的诸多重要思想学说中所具有的意义实不足道,但是在记述庄子生平事迹方面,则几乎为绝无仅有的资料,所以司马迁便加以引述,其细致与无奈可以想见。刘向称列子:“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16](《别录·列子书录》)然而由此而来,在阐明庄子思想一方面,司马迁亦不免多所忽略。傅斯年即由此批评司马迁说:“太史公以庄释老,遂取庄书中不甚要各篇,当时儒道相绌之词,特标举之,甚不知庄生自有其旨。”[17]在记述《庄子》篇目时,司马迁的态度也是一样,出于强调《庄子》寓言性质的目的,而仅将其《渔父》、《盗跖》、《胠箧》、《畏累虚》、《亢桑子》(《庚桑楚》)五篇篇名列出,其他数十篇则一律忽略,由此而引发出千古争论。至于他说庄子“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与批评孟子“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是以所如者不合”一样,也是专由现实政治一面注意的。

参考文献:

[1] 刘知幾.史通(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章学诚.文史通义[m]. 上海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本,1988年

[3]赵翼.廿二史劄记[m].北京:中国书店,1987.

[4]]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5]刘勰.文心雕龙(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苏辙.栾城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8]章炳麟.菿汉三言[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9]扬雄.法言(义疏)[m]. 北京:中华书局,1996.

[10]葛洪.西京杂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王通.中说[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傅斯年.史记研究[a].史料略论及其他[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p95.

[13]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荀况.荀子(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1997.

[15]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m]..北京:三联书店1984.

[16]刘向.别录[a].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p8.

子家司马迁与史家司马迁 共有5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4/5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名家文章专栏
国学精粹
精彩国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