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网络文学联盟国学精粹儒学[专题]孔子研究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收录:2006-4-5  作者:王锟  来源:网络搜集  点击:1011
赞一个 赞 0  损一下 损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孔子研究专题、或者王锟专栏

20世纪20年代,围绕整理国故、国学书目和读线装书的问题,知识界发生了几次关于国学的论争。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的国学讨论。

国故之争

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论争,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与反传统的对立。1919年,刘师培、黄侃、梁淑溟成立“国故月刊社”,创办《国故》月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批评文化思想界对孔子传统的激进态度。自是,在对待国学问题上,学术界大致形成了拥孔派和反孔派的对立,其中以毛子水和张煊的对立为代表。

1919年,毛子水在《新潮》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精神》一文,认为国故不一定是“三纲五常”,也不一定是“四书五经”,“国故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在“古代”与“现代”二元对立预设下,毛子水认为国故就是过去的历史材料,它好比是一具得了奇病而死的“尸体”,在今日世界学术上占不了什么重要位置。虽说国故对现代没有影响,但对其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理清一段中国的学术史和中国民族的历史,也可以揭发“国丑”。

毛子水的这些观点,立即遭到张煊的反击。张煊在《国故》上发表了《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他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强调古代与现代、旧学术与新学术之间的连续性,反对古代与现代的对立二分。张煊认为,国故就是孔子传统,它还“支配我国多数人之心理,于四万万人之心中,依然生存”。只要国人不弃之不顾,肯继承创新,国故就可适应时势的需要。国故派的薛祥绥则径直认为,国学研究就是为了发扬孔子道德,以挽救沦丧的世道人心,这颇能道出国故派把孔子传统当作国学的想法。

有意思的是,傅斯年、胡适也加入了论争。傅斯年认为,研究国故有“整理国故”和“追慕国故”两种手段。他本人最佩服整理国故的方法,而反对拥孔派追慕国故,因为它“忘了理性,忘了自己,真所谓其愚不可及了”。胡适则批评张煊说,所谓国故能“应时势之需”,便是传统儒家“通经而政治平”的梦想。1919年11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系统地表达了五四反传统派对待国故的“纲领性”态度,他提出新思潮的四大原则,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其中“研究问题”就是要回答:何以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便不能不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国粹?“输入学理”就是要输入“实用主义”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就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从乱七八糟、无头无脑的“旧国学”里寻出一个前因后果的条理脉络来,从胡说谬解、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真价值来,以便再造中国的现代文明。

国学书目之争

1919年后,胡适打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始写文章、作演讲,积极宣传研究国学。1923年,应清华留美学生的请求,胡适发表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引起了知识界关于“国学书目”的争论。

在《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里,胡适开列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礼》《孔子集语》《春秋繁露》《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史记探原》《考信录》《新学伪经考》等180余种书目;而且他还说所拟书目“并不为国学很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实际上,胡适的书目主要涉及哲学史和文学史领域,况且数目多,短时间绝不能读完,显然不是“最低限度”的书目。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共有3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
我来说两句......
赞一个  损一下
  • 网友点评
  • 点赞一族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点评。
 ※ 文章水平一般哪?!暂时还没有网友给《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点赞!
精彩图文
宋辽金元时期酒器(2)
宋辽金元时期…
《北京旧志汇刊·细说易经六十四卦(上下)》
《北京旧志汇…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论中国传统文…
凋零的川江号子(1)
凋零的川江号…
“真正好喝的黄酒还是在绍兴”
“真正好喝的…
踏遍青山散为家:瑶族(5)
踏遍青山散为…
名家文章专栏
国学精粹
精彩国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