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用概括之笔,写出了大自然的雄景奇姿,道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的理解,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盛唐心象。前两句,是写诗人登楼时的所看到的景象。...
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谤毁,去官归乡里。家居15年,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在任所去世。王之...
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简介]王之涣,字季凌,生于公元688年,卒于742年,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王隆之任北魏绛州刺史时,始占籍绛郡(在今山西新绛)。...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故址在当时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建在高阜上,共有三层,站在这座楼台上,前望可看到莽莽的中条山,下瞰可观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两《唐书》无传。据唐靳能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可知,他为人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但仕途不得意。曾任冀州衡水主簿,遭诬陷,“公...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人。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赏析 鹳雀楼:又名鸛鹊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时属河中府。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 鹳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