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为人们称道,也是中学教材的必选文。人们已从思想与艺术诸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但悉心研读此文及诗,发现有些问题,仍有讨论的必要。 一、“悉如外人”之“外人”应解释为“与桃花源外人不同...
《桃花源记》虽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其《桃花源诗》所作的一篇“序文”,却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而推崇备至。这篇短文以简炼的文字、委婉的文笔、非凡的文采虚构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赋税,没有战乱,人人劳作,家家快乐”的...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题解】 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梁朝的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及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可见本文是作者自抒志趣...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题解】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
归去来兮辞 [东晋]陶渊明 【作者小传】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呤掩柴门,聊为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赏析: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赏析: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东晋时期的大文学家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的创作上都有突出的成就。他独具的平淡而自然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陶潜(365——427),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市...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北宋欧阳修便对他很倾倒,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其实不只《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以及《五柳先生传》等,也都是好文章。年代距陶渊...
纵观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由于其不同的个性、修养、情趣、背景等等,他们抒发感情的方式往往大相径庭,从而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既有如屈子、太白那样借上天入地的超拔的奇想,带有...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归园田居》《饮酒》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早已脍炙人口。而陶渊明还是一位小说家,他写的《陨盗》一文,仅25个字,可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短的小说。全文如下:...
陶渊明是晋宋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真淳、淡远'为陶诗的艺术特色。本文将从陶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加以分析。一、真淳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作诗咏赞陶诗:'...
中国的隐士文化,五彩斑斓,它们在各个时期分别呈现出自身的特质。魏晋时期的隐士文化,便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视角: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下的对生命价值的珍视。魏晋六朝是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着动...
陶渊明(365—427),又名元亮,世号靖节。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梁钟嵘说:“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这一句话,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朱自...
面带从容的微笑,荷着锄头,在明月渐渐升起的时候,一个老者悠然而归五柳树下的简陋草庐。——这,就是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形象。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陶茂、父陶逸都曾官至太守;外祖孟嘉乃东晋名士。...
陶渊明存诗仅120多首,而他对中国诗史乃至中国文化史所产生的影响,却大得令人难以置信。他对自然本体的回归,使他产生了与自然物态的审美投入关系,田园风光的描写达到了主客体合一的境界,自然景物染上了鲜亮的主体色彩,有一...
俗语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田。这并非说隐于田者为小隐,隐于市者便为大隐。而是说的是人的心境。如若心隐则即使闹市也如归隐田园,而若心喧即使归隐田园也如在闹市般不得宁静。而陶渊明正是那种心隐,人也隐的人,是位隐于田的...
一、关于陶渊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人在世的时候很伟大,呼风唤雨。死去后,随着时间的消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有的人活着的时候很平凡,或小有名气,随着历史的发展,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历史贡献也...
1 导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365—427)。《宋书。陶潜传》记载:“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不足万言。从题材和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咏怀、田园、哲理三类。其中重点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宜划入田园诗的,约30首左右。其诗歌具有“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