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大约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诗树”吧,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作将这株树与感慨人生凄清悲凉的传统诗意联系在一起。仅在宋词中,就有所谓“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
大约从一九二四年起,周作人开始把写作重点逐步转向小品散文——就是那种篇幅简短的,抒情叙事的艺术性散文。他的很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如《苦雨》《故乡的野菜》《喝茶》《苍蝇》《生活之艺术》等,以及本文要着重分析的《北京...
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写于一九二六年一月。与一般这类散文不同的是,收信人与寄信人其实同为作者一人。也就是说,这是一封自己写给自己的信:从而也就使得作品多少带有一些“扪心自问”的意味。收信人“子荣”,是作者曾经使用过的...
江南的丰富物产,与文士的才情、乡思似乎有着一种源远流长的天然联系。从西晋时的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家乡吴中的“莼羹”和鲈鱼,到现代的鲁迅,在负笈他乡的时候,“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