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的象征艺术表现手法,就是用小事物影射大事物,用具体的个别事物暗示而不是直接说出普遍性的意义。南宋吴文英就是一位擅长运用象征手法的词人。他在恋情词、咏物...
在宋代词坛上,南宋的吴文英可说是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词人之一。他在许多恋情词中信笔点染出所恋的苏、杭二妾的形象。正如当代一些梦窗词的研究者所指出,这些恋情词常用...
薛若砺《宋词通论》评北宋词人周邦彦“想象丰圆”,说:“他的作风最善从虚幻处着笔。”我认为还应补充说周邦彦“联想独特”,也擅长藉此以营构新美贴切的喻象。钱鸿瑛先...
北宋后期词坛巨擘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的词作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南宋强焕说他“模写物态,曲尽其妙”(《题周美成词》)。清代田同之称赞周词“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
写小说和叙事诗绝对离不开细节。其实,在以抒情为主的诗词中,也应当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北宋词人周邦彦之所以被人称赏其“摹写物态,曲尽其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在北宋词人中,周邦彦是最喜爱并擅长点化前人的诗语成句入词的。在周词中很少有不引用前人之句的,有的篇章引用诗句竟有五六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清真词...
周邦彦词之所以“模写物态,曲尽其妙”(强焕《题周美成词》),“言情体物,穷极工巧”(王国维《人间词话》),是同他长于炼字琢句紧密相关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
前人论诗词作法,很注重开头和结尾。开头也叫发端、起句、破题;结尾也叫收束、落句、尾句。托名白乐天撰的《金针诗格》说:“破题欲似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落句欲似高山...
周邦彦《清真词》的语言,以精心锤炼,典丽精工为主体风格,但也不乏口语化的富于散文美的语句。这些仿佛脱口而出的浅近通俗的词句,多为直抒胸臆之言,在传情表意上比那...
在唐宋词人的笔下,涌现许多描写南方(江南和岭南)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的佳篇名句,清丽柔婉,彩墨淋漓,诗意浓郁,画境鲜明,情味悠长隽永,令人读之宛若身游其间,心醉...
北宋“宰相词人”晏殊,其词笔调闲婉,语言典雅,气象高华,情景浑融又深蕴理致,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篇佳句。这里从其《珠玉词》中撷取几例,作一些赏析。无可奈何花...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非常爱花,在她的词作中专门吟咏花卉的将近十首。咏得最多的是梅花,其次是菊花、桂花、芍药花等。女词人以其灵心妙笔,为这些美丽的花写照传神,...
作为一个天才的女词人,李清照是刻画女性心理的高手。她善于通过一个动作,一种神情姿态,一瞬间的生活情景,甚至一两件服饰,揭示出女性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她也能...
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举李清照《永遇乐》为例,谓“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李清照词一大特点,也是构成“易安体”的...
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笔者记得鲁迅先生也说过:“我以为要极省...
和张中行先生交往有年,常常听他谈诗论文,说社会,道人生。他调门不高,但其风骨,其智慧,每每沁人心脾,启迪后学。他生性随和,好与晚辈交游,一两二锅头下肚,使我们忘年,亲切地称他“行公”。行公清光绪戊申生人,行年八...
茱萸沜 (唐) 裴迪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 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 茱萸沜是兰田辋川的风景点,是一个岸边生长著繁茂的茱萸的深山池沼。作者一下笔便写它飘散著浓烈的香味。可以想见这时他正往茱萸沜走来,远远地便闻到这...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3],山山红叶飞。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漫游巴蜀时写的。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赏析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赏析】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县)人。开元进士。天宝中,官监察御史,转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
陶尔夫、刘敬圻先生在《吴梦窗词传》中指出,南宋词人吴文英喜爱并擅长表现他对大自然、对大千世界的多种感觉的错综叠合,从而创作出不少使人和事物的形态、色彩、光线、声音、气味交糅、融合的名篇佳句。这一观点,精辟地揭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