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柳屯的》中有对“柳屯的”借助“宗教”愚惑乡民的漫画式描写,于是,有的研究者往往以为作家老舍其时的宗教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将其作为背离基督教的文本资料。实际上,老舍是站在基督教本位的立场上,透过对中西合璧的“妖术邪法”的描绘,谴责利己主义猖獗的社会病态,并流露出无力回天的惶惑情绪。
主题词:《柳屯的》;宗教观念;妖术邪法;利己主义
老舍短篇小说《柳屯的》,发表于1934年5月《东方杂志》30卷10号,与《黑白李》、《抓药》等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其创作思想可互为参照。
这篇小说以北方乡村生活为场景,老舍的小说创作很少取材于农村,这也许是唯一的一篇。作品仍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故事,老舍在短篇小说创作的起步阶段经常采用这种手法,如《黑白李》、《大悲寺外》等。在这篇小说中,“我”是主人公夏廉的小说同学,成年后在外地谋职,通过几度回故乡探亲时的所见所闻,敷写夏家若干年间的变迁,具有时空跳跃、情节断续和传奇色彩等艺术特点。
小说述说的是一个旧式家庭“败家”的故事:夏家原有三百来亩土地,父子二人悭吝成性,不算精明但也不愚笨,却被一个相貌丑陋的名叫“柳屯的”的妇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短短五年内偌大的家业竟败落得“连一块土坯也落不下”。“我”因此评议道:“他们的失败实在太难堪了,太奇怪了!”所谓“难堪”,指的是夏家有悖于传统伦理,为争夺家产,父子、夫妻、父女反目成仇;所谓“奇怪”,指的是一个没有名份的外姓女子竟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宗教”)反客为主,使夏家骨肉相残而坐收渔利。
由于这篇小说的情节中涉及到“宗教”,可以窥见老舍彼时的宗教观念,因而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更由于作品中有对“柳屯的”借助“宗教”控制乡民的漫画式描写。于是,研究者们往往视之为作家其时的宗教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有甚者将其作为作家背离基督教信仰的文本资料。如王晓琴在《老舍新论》中这样写道:“1930年老舍回国后,对宗教的批判更为尖锐。他笔下出现的教徒,不是贪得无餍的洋牧师,就是仗势欺人的假洋鬼子。如短篇小说《柳屯的》中,女主角‘柳屯的’就是吃洋教的女恶霸。她靠教会势力,横行乡里。最可笑的是,她每天在场院向乡民布道,祷告的竟是,愿公公‘一个跟头摔死’,叫丈夫的元配妻子‘一口气上不来,堵死……。’这无疑是对宗教的莫大讽刺。”1
然而,这个判断缺乏充足的论据。老舍30年代初返国后,经朋友介绍与胡絜青相识,定情之际曾主动写信声明:“我是基督徒,满族……”胡女士回信说:“没关系,信教自由。”从这则趣事来看,不能断言老舍此时的宗教信仰有任何变化;况且,他在同期及其后创作的小说《大悲寺外》(1933年7月)中还描写了具有基督宽恕精神的黄学监,在《黑白李》(1934年1月)中还赞扬了具有基督牺牲精神的黑李,在《一块猪肝》(1938年)中还表彰了基督教青年会。据此分析,老舍在创作《柳屯的》(1934年5月)时没有批评宗教的主观思想基础;更何况,细读作品文本,“柳屯的”也算不上什么“吃洋教的女恶霸”,她哪里懂得宗教,充其量是个“会道门”邪教的混混而已。
鉴于学界存在着如上误解,重新解读这篇作品是有必要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