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骆驼祥子》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老舍原计划将1929年轰动全国的“北平洋车夫暴乱”事件写进小说,阮明和祥子将在这场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中有所表现。当《骆驼祥子》创作到第23章时,老舍突然改变了构思,草草结束了小说。老舍改变构思的原因与《黑白李》可能受到的批评有关。
主题词:《骆驼祥子》 “高呼革命” 《黑白李》 北平洋车夫暴乱事件
一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7月,同年9月开始在《宇宙风》连载,1937年10月续完,每期发表2章,共24章。
这是老舍遂了“作职业写家的心意”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
这部小说虽然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但作家动笔之前已胸有成竹。他曾说道:“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作品还没有连载完,他便情不自禁地透露:“这(将)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i
然而,凡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会发现,作家并没有圆满地完成构思,作品中预先埋设的“草蛇灰线”,在最后两章(段)中竟嘎然中断;祥子的性格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却突然走向了反面。整部作品给人留下这么个奇怪的印象:好比观看体育比赛,一位领先的长跑运动员,大汗淋漓地跑到了终点线前,裁判却让他向后转!
1945年,老舍承认:“收尾收得太慌了一点”,“事实上,我应当多写两三段才能从容不迫的刹住”ii。
“收尾”的一章(第24章)再加上预定构思中的三章,小说至少应该写到27章。也就是说,删减的或压缩的部分占这部小说的七分之一强,《骆驼祥子》每章约6000字,也就是说,这部小说比预定构思压缩或删减了近20000字。
1950年,老舍再次谈到这部小说,他坦言《骆驼祥子》的创作受到革命文学的影响,立意“积极的描写受压迫的人”,想“高呼革命”,但为了能“使作品偷渡过检查的税卡子”,故不得不把思想“掩护”了起来,“这必不免的使能猜透我的潜伏在故事下面的真义的人觉得不痛快,不过瘾。讥我为“要吃又怕烫嘴”;使看不到那么深的人觉得莫名其妙。iii”
“莫名奇妙”,是读者们当年的反映;“要吃又怕烫嘴”,是作者当年的内心苦衷;而“猜透”小说情节外壳下面隐藏的“真义”,则是我们研究者的责任。
金圣叹说得好:“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只有把握了老舍当年的创作构思,才能探讨他为什么匆忙结束小说的真实原因。
二
在老舍的最初构思中,《骆驼祥子》是否有“高呼革命”的意图呢?有!
首先,作家当时的思想状况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1930年,老舍绕道新加坡返国后,“思想猛的前进了好几丈”,产生了强烈的革命欲望,《小坡的生日》(1931年)充满对东方革命前途的憧憬;然而,返国后不久的所见所闻,粉碎了他的幻想,他一度陷入悲观之中,《猫城记》(1932年)便是他此期思想的真实反映。